在嚴厲的調控政策之下,樓市成交量進入反復的“拉鋸戰”。11月29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其被監測的35個城市中,上周有17個城市樓市成交量上漲,其中北京漲幅最大,達62.39%,且單從北京商品房期房住宅來看,簽約套數更是上漲了1倍多。
與此同時,樓市的價格卻依然維持平穩,房價并未出現明顯的下滑跡象。
17個城市成交量上漲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報告顯示,上周被監測的35個城市中,17個城市樓市成交量上漲,占比接近50%。其中,溫州、銀川漲幅位居前列,而成都、瀘州下跌較為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重點城市的樓市成交量更猛。統計數據顯示,包括北京、杭州等7個城市環比上漲,其中,北京受保障性住房成交影響,漲幅最大,達62.39%;重慶、杭州漲幅超過了30%;深圳、南京等城市漲幅較小。
據統計,在能監測到價格的城市中,深圳成交價格上漲明顯,超過10%,天津成交價格本周突破10000
元/平方米。其他城市中,海口、昆明、蘭州等城市成交價格環比漲幅較大,在10%-40%之間。
土地加快供應
數據顯示,上周北京商品房期房住宅合計成交為2709套,環比前一周的1308套,上漲了107%,并且二手房也出現了16%的上漲。
“受通脹等多種因素影響,到目前來看樓市價格未出現明顯松動。”北京中原地產張大偉說。
張大偉指出,11月是二次調控后的第二個月,北京保障性住房簽約占比上漲,使得成交數據呈現明顯上漲,且調控后第一個月的長假期,也一定程度上使得環比漲幅被擴大,但是調控艱巨,樓市未降溫依然是事實,為此政府正在加快供地,以求增加供應,從根本上平抑房價。
記者注意到,在二次調控后第一個月住宅地塊0成交后,本月北京加速放地。數據顯示,北京11月合計成交土地17塊,供應總建筑面積2657488平米,樓面均價6134元/平方米。
“這一方面,說明仍有相當數量的房企現金充裕,有購地需求,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政府有意加大供應。”張大偉表示,低地價未必有低房價,所以還必須防止囤地、明確開工竣工時間等市場整頓手法來調控,以達到綜合調控房地產市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