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CPI漲幅達4.4%創(chuàng)下新高,穩(wěn)定價格控制通脹已經成為宏觀調控的重中之重。 近日,中央為穩(wěn)定物價頻頻出招。而如何應對并管理好當前乃至明年的通脹預期,是社會各界更為關注的焦點。 上一次CPI破“4”是在2008年,當年2月的同比漲幅更是高達8.7%。 今年前10個月CPI有5個月超過3%。近日,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張平表示,估計今年物價指數(shù)“比3要稍高一點”。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曾預測,今年全年CPI增長大約在3.2%-3.3%左右,比原來計劃中的3%要略高一些,而明年全年CPI在3.5%上下增長水平可能性較大。 “目前,國家已經全面開展防通脹工作。”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表示。 國務院辦公廳19日發(fā)布《國務院關于穩(wěn)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關部門及時采取16項措施,進一步做好價格調控監(jiān)管工作,穩(wěn)定市場價格,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被市場稱為防通脹的“國十六條”。記者注意到,其中包括“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可見此次物價調控的嚴峻程度非同一般。 同日晚間,央行宣布自29日起再次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10天內第二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同時也是年內第6次采用數(shù)量化的調控工具管理通脹預期,并使存款準備金率達至18%的新高。 專家表示,央行連續(xù)調整準備金率,意在加大流動性管理力度,減少銀行可貸資金、適度調控貨幣信貸投放,從而有利于減輕通脹壓力。 有市場預期認為,中央將對明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定調有所調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再次成為可能的搭配。 對此,魏鳳春表示認同,他認為所謂“穩(wěn)健”也就意味著“從緊”。央行一個月內連續(xù)兩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央行將靈活運用數(shù)量型和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至于何時加息,還需央行根據市場情況再做決定。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fā)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提出,繼續(xù)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回歸常態(tài)水平。 “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明年會繼續(xù)延續(xù),但是財政結構方面將會做出一定調整,預計政府將摒棄此前的鐵公雞工程,更加注重民生和消費等。”
魏鳳春認為。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國家“四萬億”投資項目陸續(xù)完工之后,經濟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是政府需要考慮的。在這種背景下,明年財政政策有可能仍將延續(xù)今年財政政策思路,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但外部因素不容忽略。由于國際貨幣泛濫和國內流動性難以快速收緊,物價上漲壓力仍然很大。如何把物價漲幅控制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同樣考驗著貨幣政策抉擇的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