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寧波市鄞州區又一家民營博物館—鄞州居家博物館近日正式對外開放,數萬件年代久遠的傳統家具和古玩收藏精心地擺置在古民居內。新華社發(龔國榮/攝) |
作為國有大中型博物館的有益補充,近年來我國民營博物館數量快速增加,展品日趨豐富,覆蓋的行業和門類也較為齊全。但其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在博物館經營和收藏品合法性兩大方面存在一定隱憂,要實現其可持續發展須采取規范與扶持并重的辦法加以解決。
民營博物館方興未艾
得益于國家有關民營博物館政策的放開,加之國內民間收藏熱持續升溫,我國民營博物館異軍突起,成為我國博物館體系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各地文物部門登記注冊的民營博物館超過300個,約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13%。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民營博物館的發展與各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文物資源富集度密切相關。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由于民間資本雄厚,加上政府扶持力度較大,民辦博物館數量較多。如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登記在冊的民營博物館超過50個,在數量上領先于全國其他各省區。而河南、四川、陜西等傳統文物大省,以及內蒙古、云南、寧夏等少數民族文物豐厚地區,民辦博物館數量也較多。
目前各地民營博物館收藏內容包括歷史文物、書畫作品、古典家具、奇石銅雕、動物標本等,許多館藏內容都是國有博物館沒有涉及的。如西安經文牛文化博物館,是國內目前惟一一家以牛文化為主題的專業性民營博物館,3000多平方米的展廳里陳列著1000多頭各個時代的“牛”陶瓷品,使觀眾能夠系統了解我國從古至今的牛文化。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各地民營博物館主要有兩種建館形式。一種是依托企業投資或者建館者有其他產業支撐。如位于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的華茂美術博物館,就是由當地的華茂集團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的,其設備設施、館藏規模、收藏特色和展示條件等,目前都屬國內一流。館長徐良雄說,華茂美術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中小學生美育教育服務,讓名家作品從收藏庫房里走進學生的美術課堂,并免費服務于社會,讓更多的人受到藝術熏陶。
另一種是收藏愛好者自辦博物館,用于陳列展示自己多年的收藏品,其建設費用一般都由辦館人自己承擔。如位于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的永寧書畫博物館,館長金也是一位收藏愛好者,出于對書畫藝術的愛好,將自己20年來收藏的數千張字畫,利用其岳父家的土地,拿出來創辦了書畫博物館。
可持續發展存在兩大隱憂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發展迅猛,但民營博物館這一新生事物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投資大、回報小,經營難以實現良性循環。很多民營博物館在經歷了開業時的人聲鼎沸后,大多要面對如何維持生計的問題。
建設博物館意味著巨大的投資和運營費用,而這對于許多民間辦館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寧波市紫林坊博物館館長陳明偉說,自己的博物館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建設費用達2200萬元。2008年9月開館后,聘用了9名工作人員,每年包括安保、水電、衛生等運行費用達70萬元,而近兩年的門票收入折算下來也就50萬元左右。如果不是自己還開辦有一些企業,可以用企業的盈利進行補貼,很難使博物館建設和運營起來。
位于西安市長安區的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是陜西民間人士王勇超花費3億多元建設的,里面陳列著王勇超奔走20多年收集3萬多件民俗珍品,形同一個特大的關中民俗風情博覽園。
在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記者了解到,這個民營博物館2009年接待游客18萬人次,但博物院的經濟效益卻無法支持自身的運營和發展。據館長王勇超介紹,2009年博物院門票收入約1000萬元,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基本開支就達1500多萬元。為了保持博物館的正常運轉,王勇超向親戚朋友的借款已達到5000多萬元。
在采訪中,一些民營博物館的負責人表示,雖然國家現在十分重視民營博物館的發展,各地政府也不定期地對民營博物館進行補貼。但由于民辦博物館一般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政府部門也沒有固定的扶持資金,使得許多民營博物館在門票收入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靠辦館人自己貼錢來維持運轉,出現運營困難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除了經營難以為繼之外,另一個困擾民營博物館的難題,就是收藏品的合法性與真實性問題。西安市文物局局長鄭育林說,我國《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一切文物屬于國家所有。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文物收藏家要辦博物館就面臨一些問題。展示品中如果有文物,到底是屬于國家還是收藏者本人目前無法律法規加以界定。另一方面,展示的文物按規定必須在文物部門進行登記,這些文物是否能夠全部說清楚來源,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鄭育林說,如果對民營博物館藏品的合法性與真實性把關、審核不嚴,就可能給一些人利用民營博物館為幌子進行非法買賣和征集文物、甚至將非法文物“洗白”的機會。同時如果一些博物館借機將贗品文物用于展出,也是對觀眾的欺騙和不尊重。
規范與扶持并重
在采訪中,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博物館的意義在于保護并傳承文明,而作為國有博物館有益補充的民間博物館,無疑在這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使更多的民營博物館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加大對其的規范和扶持力度。
關中民俗博物院院長王勇超說,我國應盡快制定扶持和規范民營博物館的法律法規,如通過制定《民辦博物館促進法》,明確其性質、法律地位、落實促進舉措,保障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在國家立項、政策扶持、土地利用、稅費減免、銀行信貸、從業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為民辦博物館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針對民營博物館收藏品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問題,有關專家建議在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可以借鑒國內私人博物館的相關制度促使其規范發展,如可以采取博物館理事會制度,將收藏品由個人資產轉為社會資產。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認為,收藏家馬未都的觀復藝術博物館實行的就是理事會制度,由多名自然人擔任理事,共同對博物館進行管理,擁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在這種制度架構下,創辦者本人不能對館藏文物進行隨意處置,從而將博物館真正從個人財產轉為社會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