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日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應將資金投入升值潛力較大的稀缺性資產,例如房地產、黃金、部分大宗商品以及它們的相關股票、基金或者理財產品,從而更好地抵御通脹風險。但對稀缺性資產的價格波動要特別予以關注。
方瑞分析道,目前我國經濟保持著穩步增長態勢,但持續上漲的CPI(8月份已升至3.5%的高位)顯示出較大的通脹壓力,各類商品和資產價格的持續攀升使得居民對未來心存較高的通脹預期。另外,近期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導致國際熱錢紛紛流入國內,這將進一步推升各類資產價格的上漲。
“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投資應以資產增長超越CPI漲幅為目的。投資者應將資金投入升值潛力較大的稀缺性資產,例如房地產、黃金、部分大宗商品以及它們的相關股票、基金或者理財產品,從而更好地抵御通脹風險。”方瑞說。
大宗商品的上漲有著廣泛的國際背景。方瑞認為,近期歐美經濟數據好壞參半,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帶給經濟的打擊猶存,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尤其是較高的失業率仍是歐美各國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黃金市場上漲幾成定勢,歐美經濟復蘇緩慢可能繼續引發避險買盤進入黃金市場,從而推高黃金價格。而農產品受到氣候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加之市場需求的支撐作用,后市可能繼續走高。
另外,方瑞建議投資資金不大的投資者,可購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或基金,以獲得高于存款利率或CPI的投資回報。“銀信新規之后,以往受市場熱捧的信貸類產品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產品,其以風險較低、預期收益率實現程度高而受到市場歡迎。同時,掛鉤于利率或匯率的低風險結構性產品也有所增加。”方瑞說,“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有所降低,以1年期穩健型產品為例,已從之前的4%以上降至3.5%左右。”
不過,方瑞也提醒投資者,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度變動,熱錢流動不可避免,稀缺性資源必然會受到炒作,帶來市場價格波動,這一點投資者應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