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券市場上最耀眼的明星莫過于ST昌河了,停牌一年半后股價上漲近兩倍,“造星者”就是央企的重組。而在今年余下的近百天的時間里,央企重組還將緊鑼密鼓地進行,至少有23家企業將從央企的名單中消失,如此速度前所未有。
誰會是下一個ST昌河?面對眼花繚亂的央企重組,投資者又是否做好了準備,是否能抓住這難得的機遇?
央企整合9月提速
誘發地方國資“注入潮”
涼風漸起悲鳴蟬,中秋國慶雙節已至,2010年所余不足百天。對于國務院國資委而言,要完成將央企數量從目前的123家減少至100家以內,無疑時緊任重。業內人士認為,央企重組大限臨近、地方國資整合方興未艾、各傳統行業為提高集中度而進行的重組都將為下半年的并購重組題材提供良好的環境。
央企整合打響百日攻堅戰
早在2006年,國資委就明確提出中央企業必須做到行業前三名,達不到要求的要強制重組,2007年12月5日國資委發布《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拉開了央企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的序幕。隨后,國務院及中央其他部委也對央企重組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
特別是做為重組收官年的2010年,推動央企重組的力度不斷加大。
6月30日溫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意在消除企業兼并重組的制度障礙,堅決取消地方自行出臺的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的規定,為跨區域并購重組掃清障礙。
時任國資委主任的李榮融在7月23日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表示,下半年要以組建國新資產管理公司為契機,加快中央企業重組和調整步伐,年底前確保把央企家數調整到100家以內。
9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要求各省從體制改革突破和財政信貸政策傾斜等方面,積極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意見》將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等行業作為兼并重組推進的重點。為盡快落實這些領域的企業兼并重組,工信部要求各地方在10月份前至少上報一例兼并重組案例。隨后,9月16日證監會公布《并購重組共性問題審核意見關注要點》,涉及監管層在審核重組項目時重點關注的十大方面,意味著指導企業兼并重組的文件在進一步細化和落實,而如何防控重組風險將成為焦點。
日前,工信部部長李毅中也針對企業兼并重組表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繼續成為“十二五”關注重點,為此,中國將著力引導和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以汽車、鋼鐵、水泥、稀土等行業為重點,切實抓好促進企業兼并重組各項工作部署和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
他同時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
按照國務院要求,建立由工信部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資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參加的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協調小組,統籌協調企業兼并重組工作,研究解決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工作的重大問題。同時,以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等行業為重點,切實抓好促進企業兼并重組各項工作部署和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
目前,雙節已至,距離央企今年減少到100家內的最后期限已越來越近,在剩下的一百天里,至少有23家央企,要么“自由戀愛”找到“婆家”,要么就是隨著國新資產管理公司的成立,規模較小、主業不是很清晰的企業將會被直接裝入其中,而暫時裝進中投二號的企業未來可能根據產業鏈布局對其進行重新整合,或者改制退出、通過專業化經營重新獲得競爭力后再與第三方進行重組、出售給外部戰略投資者。
軍工汽車鋼鐵輪番登場
受近期諸多利好政策影響,企業兼并重組已經開始升溫。數據顯示,僅9月份以來,就有超過20家公司發布資產重組公告。同時,在A股市場上,重組概念股也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如新希望自9月13日復牌以來,已經連續走出六個漲停,截至9月21日收盤,漲幅達77.22%。ST昌河在經歷18個月的漫長等待后,通過資產重組重登A股市場首日便大漲168.8%,顯然資金對重組個股的炒作仍在繼續。
“隨著年底的臨近,作為并購重組的高發地,央企板塊無疑會受益于即將到來的重組新政。”廣發證券分析師認為,雖然前期央企重組板塊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但在節后熱點中,涉及軍工、汽車、鋼鐵等三大央企并購重組板塊的股票仍是市場關注焦點。
從軍工行業來看,軍工整合是央企整合的典型代表,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板塊。
汽車行業中,早在去年3月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汽車業兼并重組目標就已制定: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車企集團,4-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車企集團,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車企集團由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在日前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上,汽車業排名首位。有消息稱,工信部已經開始起草促進汽車企業兼并重組的具體政策,預計這一政策于2010年年底公布,種種跡象表明,汽車企業并購步伐還將加快,明年中國汽車產業或將迎來新一輪兼并重組大潮。廣汽是否再次“擴編”,安徽省政府“大安汽”的夢想會否加快實現,以及北汽收購眾泰、力帆能否加快等等,這一系列潛在的重組大戲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都有可能變成現實。
對于鋼鐵行業,華泰聯合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認為,鋼鐵將進入兼并重組關鍵時期,深化優勢重組將成為未來鋼鐵行業必然趨勢,通過重組直接減少鋼鐵企業數量、提升產能和區域集中度有利于加強對鐵礦石談判話語權,提升整個國家鋼鐵行業國際競爭力。對于重組企業而言,劣勢企業將從優勢企業處獲得資金、管理和技術等層面的更多支持,有于公司競爭力提升,實現產業合理布局和更高的經營安全邊際。目前,盡管跨地區阻力依然很大,但在淘汰落后產能和兼并重組大趨勢下,未來省內、跨省和跨區域尋求資源互補方式并購重組將明顯增加。隨著鋼鐵行業新的合縱連橫大潮掀起,鋼鐵業大重組的一些布局也已展開,目前寶鋼正在和國內最大的民營企業沙鋼接洽,雙方意欲攜手合作。同時,首鋼目前也正在加速推進并購通鋼的進程,從而實現其布局東北市場的戰略目標。而鞍鋼可以重組凌鋼和東北特鋼。
地方國資整合快馬加鞭
9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在杭州召開首次有關指導監督地方國資工作的專題會議。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明確指出,地方國資委要重視明確本地區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優化地方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優化股權結構,進一步指導地方重視發揮國有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
為推動地方國企重組,國資委此前舉辦了一期國企重組上市培訓班,指導地方國資監管部門更好地開展工作。國資委要求,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以提高國有資產的運行效率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目標,以國有企業的有序整合為契機,沿著產業鏈和價值鏈方向,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重組、并購和上市,以及上市公司的戰略性重組。在國務院國資委和地方國資監管部門的推動下,未來地方國資整合將掀起波瀾壯闊的大潮。
事實上,由于地方國有資產的總量大于中央企業,因而可供注入上市公司的地方國資潛在數量更加驚人。按照國資委的構想,央企最終縮減至30-50家,地方國企總數亦不超過1000家,大量國資通過證券市場重組整合最終實現國有資產證券化乃是大勢所趨。
目前,不僅許多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的行動已緊鑼密鼓地展開,各地市屬國有企業的類似運作也相當的熱鬧。未來有望形成國家、地方兩級國資賽跑整合的格局。而且地方國資的整合更加有的放矢,證券化的主戰場應該在金融、地產、核心產業和交通等四大領域。目前,上海、河南、黑龍江、浙江、安徽、江西、重慶、云南、山西、山東、廣東、陜西等省市國資部門下發了相關文件,涉及通過資本市場整合地方國資,以此迅速做大做強地方國有企業。
從打響地方國資整合高潮的第一槍的上海來看。數據顯示,目前上海的國資證券化率只有25.4%,距離目標還相差較遠。隨著世博會漸入尾聲,上海市政府也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對這一度暫停的“難題”進行攻堅。粗略估算,2010年應有超過200億元的國資資本通過各種方式實現上市,凸現最后一年攻堅之不易。中信建投分析師認為,其中的投資機會主要包括市國資下屬且主業定位清晰,尚未進行整合的集團,區國資委下屬的上市公司以及殼資源。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馮偉認為,除了上海國資外,那些資源豐富、經濟相對發達、國家相關經濟政策傾斜且歷來利用資本市場較好的區域,更容易站在地方國資整合中隊伍的前列,如環渤海經濟圈、中部崛起經濟圈、東部領跑經濟區、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成渝新特區、振興東北工業區等國家目前重點發展的區域,以及上海、北京、廣東等利用資本市場的強勢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