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9-10 作者:記者 韋夏怡/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以前說避險天堂是美國,對新興市場投資是高風險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認為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市場是新的避險天堂。”工銀瑞信海外投資董事關子宏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自金融危機爆發后,亞洲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對世界經濟的貢獻顯著提升,而這些新興市場中無論是股票還是債券投資,回報都不亞于歐美等其他市場,亞洲新興市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流入。 “現在全球新興市場國家的GDP約占全球GDP的50%”關子宏介紹說,“未來幾年全球GDP的增長新興市場國家將會占到70%-80%,帶領全球經濟增長的將不再是美歐,而是包括像中國在內的這些新興國家”。 新興市場上投資機會很多,而關子宏更關注新興市場債券,“目前發達多家的資金正逐漸流向固定收益,而對固定收益的投資也越來越多的流到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地區的市場”。他分析指出,過去一年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在資產配置方面,全球的投資者紛紛加大對于債券的配置,不僅反映出短期內人們對于經濟的擔憂,也反映出在低增長的經濟環境下,債券與股票的回報差距在收窄。過去10年間,環球新興市場債券及亞洲高息債券等信用債能帶來平均每年8%至12%的回報,未來幾年會這一回報也將維持在8%以上。 關子宏表示,不論在加息或者是降息周期,海外債券市場都能帶來比人民幣債券更高的回報。他解釋說,信用債在加息周期(經濟增長期)的回報比降息周期更為理想,一般而言,信用債的價格下跌是短暫的;在降息周期(經濟衰退期)中,政府債券收益最為理想,像2008年,美國國庫債券總回報達到10%以上。要達到回報及穩定性的最大化,可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利用靈活的債券市場配置——信用債與政府債之間的配置。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