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信合作監管的趨嚴,令銀行對銀保業務的創收寄予了高于往年的厚望。厚望背后,部分銀行向保險公司開出的手續費價碼卻在水漲船高,超標現象悄然再抬頭。 大賬之外再走小賬的超標路徑,成了當下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心照不宣的合作潛規則。面對這種非理性擴張的競爭態勢,上海有關部門日前力表重拳整治之決心,并悄然展開了自查及摸底行動。
超標問題再抬頭
本報昨日從相關渠道獲悉,上海保險同業公會近期派出了專項檢查小組,對今年上半年銀保保費收入超億元的23家人身險公司(壽險公司和健康險公司)進行了銀保手續費專項檢查,檢查內容為今年3月至6月期間,各險企有無手續費超標的違規舉動。 高企的手續費不僅傷及整個銀保市場的有序競爭,也同樣拖累保險公司本就薄利甚至無利可圖的銀保業務。為此,去年8月,在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的牽頭下,各險企“一把手”簽署了《上海市人身險公司銀保業務手續費標準自律承諾》,自律承諾大幅降低了銀保業務的手續費標準,以期避免銀保業務“為銀行打工”的尷尬。 根據承諾約定,所有涉及保險公司自去年10月1日起必須執行承諾中的標準(手續費降幅較大),即使與銀行有舊合約在身,亦不能例外。此外,不得以任何方式給予合作銀行或其經辦人除手續費標準以外的任何名義的利益和費用,包括業務推動費以及以業務競賽獎勵或激勵名義給予的其他利益。 據一家保險公司銀保負責人透露,這次的檢查標的是今年3
至6
月所發生銀保業務的手續費支付財務憑證、今年上半年支付給第三方的為銀行銀保兼職人員進行培訓支付費用的財務憑證、以及其他與銀保業務有關的各類費用的財務憑證。并以培訓費和各類費用作為本次檢查的重點。“在此之前,我們各家公司已按要求進行了自查。” 按上述人士所說,自查和檢查結果顯示,2010年版銀保自律標準貫徹情況較好,除個別公司的個別產品外,未發現手續費超標現象。不過,費用檢查結果顯示,個別公司存在業務招待費“化整為零”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檢查期間發現,個別保險公司在銀保手續費外,還向農業銀行另行支付與銀保保費掛鉤的千分之三的款項。據悉,此類問題還涉及與各保險公司存在銀保業務合作關系的其他銀行。目前檢查小組正在對此做深入調查。
打破孤掌難鳴局面
對于檢查中發現的上述超標問題,上海保險同業公會要求,各有關保險公司要堅守行業已經達成的銀保手續費自律標準的底線,不應迫于外部壓力,以各種名義支付款項而置自身于“超標”境地。 事實上,“被超標”背后,一些保險公司頗感無奈。一家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直言,如果因為銀保手續費超標問題被罰,自己毫無怨言。他坦言,公司要生存,業務要增長,渠道競爭如此激烈,銀行強勢不肯讓步,保險公司無奈之下唯有拿利潤換規模,拿違規換合約。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僅有保險公司自律,而沒有銀行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續費就可能意味著市場份額的失去。因此,欲徹底根治銀保手續費高企的頑疾,僅憑保險業一紙自律,難以約束銀行,必須打破保險業孤掌難鳴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7月銀信合作監管趨嚴,下半年銀信合作理財產品或將給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帶來一些影響。為確保完成下半年中間業務收入的任務指標,銀行各分行對銀保業務的創收寄予了高于往年的厚望。為此,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銀保手續費超標整治工作不容忽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