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銀信合作新規影響,商業銀行一個月以來明顯調整理財產品結構,在非銀信類產品上加大了發行力度。其中,組合投資類的主力地位再度得以肯定,占到了總體發行數量的一半以上,結構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繼續增長。 不過,截至8月31日,整個8月共有15款銀行理財產品未達預期收益。其中,澳大利亞政局前景的不明直接影響到掛鉤澳元理財產品的收益,使得一款澳元理財產品成為“未達標”的首位代表。
外幣產品發行力度降低
根據財匯資訊平臺統計,8月的最后一周內,共有247款理財產品發行。綜合來看,組合投資類產品從發行數量到占總發行量比例方面均大幅提高,結構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激增,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受銀信合作叫停影響進一步萎縮。 在這些產品中,共有7家中、外資銀行發行了26款外幣理財產品,較上周50款的密集發行量有所回落。 這26款外幣產品除了結構性存款之外,絕大部分都是結構性產品。值得注意的是,理財產品“超短期化”趨勢已經不再明顯,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正在回歸正常。根據理財一周報記者統計,從不同理財期限的發行數量分布來看,超短期理財產品的市場主體地位開始動搖,中長期理財產品占比擴大,上周理財期限在3-12個月的產品共有31款,占全部外幣產品總發行量的62%,與前一周的43.05%相比,市場占比持續擴大。 雖然作為發行方的銀行正忙于對產品“調結構”,不過投資者購買還是要謹慎。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師李真建議:“一般來說,外幣存款產品的穩定性要大于結構性產品。投資者如果出于個人需要一定要選擇外幣理財產品,應將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匯率損失考慮在內,從收益角度來分析,投資者未來在選擇外幣理財產品時,至少要保證年收益在5%以上才能抵消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率損失!
15款理財產品收益低于預期
根據財匯資訊平臺統計的數據,截至8月31日,8月到期的理財產品中共有15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率,其中,中國銀行的“匯聚寶HJB10089-V澳元金上加金(3個月)”實現收益為1%,遠低于預期收益6%,成為這12款產品中落差最大的一款。據悉,這款產品主要以外匯、黃金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為掛鉤標的。作為一款澳元理財產品,該產品要承受匯率變動和金價波動的雙重風險。 農行一位外匯分析人士9月1日告訴理財一周報記者,按照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8月22日公布的計票結果,澳大利亞聯邦眾議院陷入70年來首次的“無多數黨狀態”,這種狀況也使得市場對于澳大利亞政府是否具有應對國際市場金融危機的能力產生疑問,由此引發的澳元兌美元匯率下跌恐將繼續。根據記者統計,本周新發產品中,仍有中國銀行、民生和浦發等幾家銀行發行了5款澳元理財產品。 該人士繼續表示:“另一方面,金價雖然在中長期仍有向上攀升的動力,但是短期內創下新高1237美元/盎司后,由于上漲動力不足,8月下旬一度回落到1220美元/盎司附近!辈贿^,一些技術指標均維持下跌形態,表明金價短期依然存在回調空間,且8月31日的大漲可能將重新試探其近期高位——1264美元/盎司。 幸運的是,中行的這款產品本身具有保本浮動收益的性質,換言之銀行是用購買產品資金的3個月定存利息去金融衍生品市場進行投資,不會造成本金的虧損。
債券類銀信產品突出重圍
盡管商業銀行忙于產品的“調結構”,本周仍有一款人民幣信托投資產品問世。記者從東亞銀行獲悉,該行于9月1日正式推出“信得盈”人民幣信托投資產品系列17,主要投資領域為債券市場。 據悉,此款產品是銀信合作領域著名“鐵三角”——東亞中國、中信證券、中海信托的再度攜手之作。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此前“鐵三角”首度合作的產品——“信得盈”人民幣信托投資產品系列9,主要投資于債券和新股,截至2010年7月30日,該產品的年化收益達到了9.11%。 去年,中國信貸規模創天量,監管當局制約信貸投資類的銀信合作產品的力度不斷加強,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該類產品的受限,并沒有對消費者理財的需求產生抑制,包括債券類的銀信合作產品反而將得到充分資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