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宏觀數據總體良好,并未顯著超出預期,政策放松預期得以延續。首先,通脹壓力未超預期。7月份CPI同比上漲3.3%,漲幅比6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7月份PPI同比上漲4.8%,比6月份回落1.6個百分點,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其次,貨幣信貸環境為下半年的反向調控預留了空間。此前市場普遍預測7月新增貸款額在6000億元以上,實際5328億的新增規模大大低于預期,這可能是銀行主動控制信貸規模的結果。下半年的貨幣信貸環境較為有利,如果后續經濟出現較快下滑,較多的剩余貸款額度可以發揮作用,為下半年的反向調控預留了空間,從而有助于減緩經濟探底的風險。
判斷市場反彈是否結束有5個方面的風險因素:通脹壓力超預期、經濟下滑速度超預期、房價是否上漲超預期、融資壓力超預期和市場快速上漲透支預期。從7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和目前的市場情況看,這5個方面的風險因素還沒有出現,因此,反彈格局仍在延續。 從通脹壓力看,7月份CPI符合市場預期。一方面,投資者必須高度關注國際國內糧食價格的變動,這可能是影響通脹壓力變數的最主要方面,另一方面,我國糧食庫存較多,生豬存欄數較高,這有利于控制我國的糧食價格及其對通脹的壓力。PPI漲幅也處于下降之中,美國經濟顯示復蘇乏力征兆,由金屬等硬商品導致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可能不會太大。從整個經濟看,供過于求有利于抑制通脹預期。因此,通脹壓力短期不會成為反彈結束的因素。 從經濟趨勢看,7月份經濟雖然在繼續下滑,但速度已經明顯放緩。盡管后續幾個月是否會再次出現快速下滑值得高度關注,但就目前的經濟形勢而言,降幅趨緩會減輕投資者對于經濟二次探底的擔心。目前的信貸貨幣環境對穩定后續經濟預期較為有利,經濟穩定增長具有越來越大的可能性。因此,經濟形勢短期不會成為反彈結束的因素。 從房價趨勢看,7月份全國商品房價格漲幅已經趨緩。7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10.3%,漲幅比上月縮小1.1個百分點,環比持平。目前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主要是通過加大保障房建設和嚴格執行商品房現有政策這兩個方面來實現。全國28個省市以住房公積金貸款來支持保障房建設,可以加快建設速度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對一線城市嚴格限制3套房貸的政策將會抑制房價的上漲。因此,短期來看,房價也不會成為反彈結束的因素。 從融資壓力看,雖然擴容速度較快,但還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在農行上市不久就啟動了光大銀行的上市,融資壓力還是較大的,但還沒有大到市場難以承受。因此,融資壓力短期內還不至于使反彈結束。 從市場趨勢看,近期上漲速度放緩,主要表現為橫盤震蕩,沒有出現那種快速上沖、盛極而衰的情況。市場仍然處于反彈第二階段之中,反彈格局仍在延續。我們在8月份的策略報告中指出,市場已從反彈的第一階段的估值修復進入第二階段的結構分化。在結構分化階段中,典型特征就是震蕩幅度加大、投資機會從個股普漲變為結構性的投資機會。最近的市場表現充分表明這種特征。從短期看,市場大幅向上和向下的動力都不是很足,銀行是整個市場的穩定劑,一定程度上使股指呈現區間震蕩的特征。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投資者以保持適中倉位為宜,保持策略的靈活性。高倉位者可適度降低,太低的倉位也不必要。對于投資機會,我們認為在估值修復之后,經濟調整方向就是投資主導方向。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二是以農業、食品、商業、旅游等為代表的消費行業,三是央企重組投資機會,四是以西部開發為代表的區域振興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