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23 作者:記者 徐揚/沈陽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記者 徐揚/攝 |
遼寧省沈陽市民間收藏家詹洪閣近日展出了十多年來收藏的各類畢業證多達千件,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這些畢業證大小不一、形式各異,叫法也不盡相同,卻是中國百年教育史的縮影。 這些畢業證名稱并不統一。有的名為“卒業證”,有的名為“休業證”,有的叫做“修了證”。據詹洪閣統計,名稱多達10余種。 年代最為久遠的是一張清末師范學堂頒發的“修業文憑”,距今整整100年。這張文憑不僅詳細記載了學生姓名、籍貫和12門功課的成績,而且學生祖上三輩“曾祖、祖父、父親”姓名都記錄在冊。 每張畢業證都有著時代的烙印。民國時期的畢業證大都印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偽滿洲國時期東北一些學校所發畢業證還印有龍紋;新中國成立后,畢業證上印上了紅旗、國旗或是毛澤東像,有的則印著“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等字樣。 由于畢業證上大都留有校長的親筆簽名,因此這些證書也成為老教育家執教經歷的見證。北京大學1954年頒發給學生高振斌的畢業證上,校長留名是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民國期間國立政治大學頒發的一張畢業證,學者顧毓琇的名字寫在證書上;華北大學的一張畢業證上,校長是吳玉章,副校長是成仿吾和范文瀾。 在詹洪閣收藏的畢業證中,學歷高可達大學、碩士,低可為學前甚至掃盲。上海市新成區中心小學發給7歲的馮阿鳳的就是一張“保育證書”,上面寫著“在小學附設幼兒園保育期滿,特發此證”。還有一張是1955年發給一名30歲婦女的“識字證書”,恰是新中國成立后各地掀起掃盲識字活動的真實記錄。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