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背景:中國青年報近日搞了一個調查,說七成以上被調查者表示身邊存在交通違章代扣分現象。一種是自己駕駛違章,找分多的親朋好友“替罪”。一種是有人把“替罪”當生意做,按每分多少元收費,幫你擺平交管局。
提起這種情況,又有人條件反射,想起了“個人誠信記錄”,根源、責任都被一股腦兒歸結到國民身上了。個人有沒有責任呢?交通違章了,就該受罰,分也要扣,結果你卻找個“替罪羊”,讓自己逍遙法外,讓交管部門的管理與處罰失效。個人的責任,無可推卸。 為什么中國人在什么問題上都是狡猾大大的?他們喜歡鉆空子,壞點子多,讓政府管理部門防不勝防。但究竟是誰發現了管理漏洞?無從考證。有時候是民間智慧,但我們也不必高估民間智慧,在很多時候,是官員作為高人進行了指點,與民間一道打開了方便之門。 待到“替罪”扣分成了一樁生意,發展壯大成一宗產業,那必定是不法之徒與官員勾結,沆瀣一氣。同一種現象,你可以說是有人“替罪”扣分,是個人不誠信;也可以說是有人拿著扣分權尋租,是權力失范。問題的關鍵,就不再是個人誠信問題,而是如何管束權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