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8-31 作者:記者 孫韶華 周玉潔/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8月28日,在“2010中國藥品零售業態信息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司長向欣表示,醫藥流通領域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之一,將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加快行業結構調整,提高行業集中度。 向欣說,鼓勵和支持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優勢藥品流通企業通過收購、兼并、聯合、參股、控股等方式,利用產業基金、融資擔保、信用保險、上市融資和利用外資等經濟手段,拓展流通網絡覆蓋面,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國際化經營;支持專業性或其他有特色的中小藥品批發企業充分發揮其優勢,做精、做細、做強,從而逐步形成全國性集團企業為龍頭,區域性企業為主體,地市級企業為基礎的遍及城鄉的藥品流通網絡。 “預計到2015年,我國連鎖藥店占零售藥店總數的比例由現有的1/3提高到2/3,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占藥品零售行業年銷售總額60%以上。”向欣說。 “新形勢對藥品流通行業改革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向欣說,從藥品流通行業的現狀看,行業仍然存在藥品批發企業數量過多,行業集中度很低,藥品連鎖經營發展較慢,藥品零售終端市場被人為分割,現代醫藥物流不發達,藥品流通秩序不規范等一些突出問題。 據悉,由商務部市場秩序司編制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征求意見稿)已于8月中旬發到行業協會和專家手中,目前仍處于征求意見階段,最終規劃可能最快于9月出臺。 有接近規劃草案的行業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顯著提升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培育有競爭力的大型醫藥流通集團是規劃的主要著力點。具體目標是“到2015年,通過鼓勵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和充分市場競爭,培育1至2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跨地區全國性的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過百億的區域性大型醫藥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占全行業年銷售總額80%以上。” 據了解,目前,我國藥品批發企業數量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企業只有491家,約占全國藥品批發企業總數的3.7%,而不足15%的市場份額卻被1.2萬多家各類小型商業公司分攤。國內最大的藥品批發企業2008年銷售額為530億元人民幣,與大型跨國公司年銷售額400億至500億美元相比,差距甚遠。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缺乏科學規劃,一些地方批發企業數量過多,各省市少則數百家,多則1000多家。由于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阻礙了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形成,限制了公平競爭,制約了藥品批發配送業務的適度集中和高效,難以形成國際競爭實力。 有消息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十二五”期間,還將加快實施醫藥產業“走出去”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快建設生物醫藥領域的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出口促進基地。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到2015年,建成15個年出口額超過20億美元的區域性出口基地,培育50家年出口額達到1億美元的醫藥出口骨干企業,500家年出口額達到1000萬美元的醫藥企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