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
 |
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 |
 |
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
 |
新華社發 |
在城市最佳實踐區的聯合案例館,最新的科技與理念被運用到每一個具體細節。 一河一名勝、一生一態度的巴黎法蘭西島、一卡在手全城不愁的香港、居民做垃圾分類自覺到街上都不需要垃圾桶的臺北、與水共生共贏的布拉格、新老兩城相映成趣的意大利博洛尼亞,被洪水和火災毀滅后重生并成為藝術之都和宜居勝地的西班牙重工業小城畢爾巴赫,居住在菜園隔壁的寧波……這些未來城市理念的實踐地仿佛在鼓勵著城市規劃建設者們,朝夢想的方向理性地邁進。
腳踏實地的實踐區 不是“秀”,是分享
參觀者從黃埔江邊的碼頭上岸,通過全球城市廣場,就能走進上海世博會的獨創亮點——城市最佳實踐區。按同濟大學教授、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策劃師唐子來的話說,全球80個城市案例匯聚到一起進行展示和深度交流,這在以前世博會上可是沒有過的。 其實,這個獨創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區域,在一開始的上海世博會規劃中是沒有的。原先,這里打算建一個“城市實驗區”,搞一個國際大師的“秀”。而國際展覽局聽取了國際社會的各方意見后認為,世博會是人類文明的盛會,大家是來交流分享的,而不是讓某一個國際大師來“秀”什么東西。由此,他們建議把“城市實驗區”改個名稱,叫“城市最佳實踐區”,來展示那些已經取得成效,并且獲得國際公認的實踐的城市建設案例。 在城市實踐區的各個案例館內,參觀者能親身感受到很多有關“分享”和互動交流的概念。 臺北館中,亮麗的滿布照片櫥窗中都是臺北人的笑臉,記者用手指觸碰其中一個小照片,它馬上放大為一張大照片跳躍到記者眼前,上面一個可愛的小學男生哈哈笑的照片,下面還有他的個人信息和個性留言:“翁維素——我是微笑 我的名字就是微笑 和臺北一樣可愛的維素”。 意大利環境與海洋發展署推出的博洛尼亞案例館內,5輛自行車前各有一塊屏幕,上面是博洛尼亞城內的5條觀光路線。踩動自行車,畫面就會跟著動起來,參觀者仿佛正踏著自行車尋訪博洛尼亞的大街小巷,沿著3.8公里的圣盧卡長廊向山頂進軍,停止踩動腳踏板,眼前的風景也會戛然而止。一個有關老城改造與古跡保護完美結合的話題,就用這種互動娛樂的方式,讓你記住了。
游戲背后的警醒
由于展覽面積所限,城市最佳實踐區里的展館無法做得如國家館般五臟俱全,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最抓眼球的方法就是設置“游戲”。這些游戲背后,則是對城市建設過程中人們曾有過的無知與魯莽的檢討,和對歷史文化遺產、城市資源能源的保護和再利用的寶貴實踐經驗。 記者一走進英國利物浦案例展區,就被工作人員引導著去和大名鼎鼎的披頭士樂隊合作:用展區提供的電子設備為他們的經典曲目伴奏。利物浦球隊的擁躉也能在這里一展身手,因為展區內竟然辟出一個迷你足球場,正在上演利物浦隊和切爾西隊的點球大戰,參觀者可以代表自己喜愛的球隊上場罰球,看看能不能贏得寶貴的一分…… 這些游戲想說明,利物浦在城市建設中,始終珍視著自己的文化和傳統。 在臺北館,站在一個攝像頭前,你可以跟臺北的各處名勝景點“合影”,照片馬上就能出來,或者拷到你的U盤里。在照片中,不管是臺北的景點還是街道上都十分干凈,因為臺北的垃圾分類做得非常之好,到了人們在外面都不需要垃圾桶地步,大家把在外面的垃圾帶回家,分類裝好,投放,方便資源的回收利用,使小城環境美化的同時,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和節約。 在香港館,進門時工作人員會發給你一個RFID的護腕,帶著這個護腕,你無論是進門、體驗、還是參加游戲、最后出門,只要將手腕放到識別器上一掃就可以了。體驗時,參觀者站到一個屏幕前,一掃護腕,就可以開始看一部能夠隨時與其互動的影片,影片講述了香港人無論是付款、乘車、洗衣、通訊、還是身份證、圖書證、學生證,都用一張卡就搞定了,實現了真正的數字化生活。看看手腕上的RFID護腕,你是不是也感覺自己仿佛過了一把數字化的人生?
用自己的雙手,讓城市從現在開始改變
一邊是捷克布拉格燈火通明的查理大橋、哥特式教堂旁的露天咖啡廳,它們在講述現代都市中歷史建筑的保護話題;另一邊則是中國深圳案例,色彩艷麗的抽象藝術作品和動感多媒體裝置展示了大芬村這一城中村如何再生……城市最佳實踐區中的案例講述了各種令人艷羨的生活,它們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點更令人振奮不已。其實,城市即人,通過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大家都可以過上這樣的生活,只要你從現在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在每一個細節之處開始改變,開始耕耘。 在臺北館,一張張桌案上滿是泥濘、煙霧的顏色,參觀者用自己雙手在桌案上點擊這些圖像,它們竟逐漸在變清澈。慢慢地,一條干凈的河流出現了。用手繼續輕點著,水藻和植物生長出來了,魚蝦蟹等水生物也出現了,魚兒成群結對,螃蟹隱匿巖中,用手“碰”它們,它們馬上就會散開或聚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就由觀眾通過自己雙手的努力,良好地構建起來了。 在城市最佳實踐區里,有一條專門修建的自行車道,介紹安徒生故鄉丹麥奧登賽的自行車交通方式——這條自行車道沿線設置飲水噴泉、輪帶充氣站等設置,并提供舒適的停車場所等,這些細節,促使奧登賽市中心26%的人使用自行車出行,50%原來用汽車出行的市民現在也改用自行車出行了。 走在這條自行車道上,想想平時經常給情緒添堵的塞車、城市污濁的空氣和自己身上日益增多的贅肉,參觀者也自然而然地開始思考,是不是也該從身體力行的事情做起,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文仲慧:要高遠地飛翔 更要扎實地落地
在外人眼中花花綠綠的世博場館、現代化設施和優美的園區環境,在上海信息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信息化安全性檢測與評估聯合實驗室主任文仲慧眼中,是一條條電纜線路和其中流淌涌動著的無數“0”“1”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