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房價要暴跌,還就是不跌,眼看2010年一股小暖春已經來臨,房價還在不斷漲。于是中央終于出臺了遏制房價高企的高壓棒“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貸款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對貸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這一政策出臺不管是決策層是臨時決定,還是長遠政策,至少目前來說對于樓市的購買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在短期遏制了房價持續高漲的可能性。 然而作為投資者也要清醒知道這幾年房價漲得過快,這主要指住宅市場,商業地產卻與同類地區的住宅樓盤形成商住倒掛的局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浩浩蕩蕩的農民進城轉為市民,商業地產一定會帶來勃勃生機。城市版圖將不斷擴大,集中商業將會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崛起。因為經濟轉型期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包括旅游、休閑、餐飲、娛樂、文化、教育、醫療等。所以,加大發展商業地產的力度,是大勢所趨。 高力國際最新的一季度報告披露,經濟回暖且前景趨向樂觀,投資者重新關注商業物業市場,令2010年第一季度上海辦公樓投資市場成交活躍,錄得數樁大宗交易。 先知先覺的投資者早已悄然關注這個領域。由于商業地產的投資較為理性,這個投資領域絕沒有住宅市場那樣沖動。雖然在短期來看商業地產的投資回報要慢于住宅市場,但通過一段中長周期的持有商業地產,從它的增值率與區域的不可再生來看,回報率是不可估量的。同時這個投資領域也不是普通投資者關注的板塊。商業地產作為投資市場,在銀行貸款的首付比例上早已有限制,所以現在住宅的二套房首付有了嚴格限制,反而對商業地產是一個投資的促進。 二套房限制,對住宅市場是短期利空,對商業地產卻是利好,雨水不能總下在一個地方,商業地產大旱很久了,也該下點雨了。住宅市場的資本雨水下得太多了,已經泛濫成災了,資本已經開始布局商業地產。 雖然開發商轉移戰場,將據點插在了二線三線甚至四線城市,但畢竟住宅市場已經開始聚集了風險,我們看到了今年一季度增長不錯,商業地產與基本面最貼近,不像住宅市場那樣可以“點背離”,因為經濟好了,各行各業才需要更多的寫字樓和商鋪,因此,有遠見的資本已經開始布局商業地產,保利地產就開始大步進軍商業地產。 國務院這道二套房政策,我們雖然不認為他能夠長期平抑房價,但畢竟還有這么一個功能,就是調節資本雨水均衡,這對資本的轉移也是有好處的,讓資本少一點利用銀行杠桿去炒那些住宅,那些住宅都是民生所需的,不能再任由資本胡作非為下去了。 最后,二套房政策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宅價格,這一點是應當清楚的,但我們確實不希望住房像股市,今天進明天賣,賺取巨額利差,導致哀鴻遍野,住無所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