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國家統計局有關人士透露,2011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統計中居住類權重將有所增加,食品類權重會有所下降。雖然統計局強調,這并不表示會將房價直接納入CPI核算,但這個消息還是立即引起網民的熱烈討論。多數網民認為,房價因素應該編入CPI核算,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CPI權重因素應重新審視。
為房價因素進入CPI構成叫好
“應該為這一調整叫好。房價因素對于消費的影響巨大。房價的暴漲不止會對計劃購房人群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同樣會對已經購房人群產生影響。在此條件下,房價的增長與其他消費品的增長對于消費者的影響是一致的。通脹預期會導致社會產生提前消費的沖動,從而預支未來的消費能力。并且,提前消費行為的發生會帶動生產能力的盲目擴張,為以后的產能過剩埋下伏筆。同時,通脹預期會帶來流通領域的投機和炒作行為,增加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性和未知因素。與其他消費品相比,住房作為特殊的商品,其資產價值和實際支出在個人資產和消費中所占比例實際上已經遠超過15%,對于部分人來說已經超過了50%,房價的增長預期對于消費行為的影響力更為巨大。同時,房價的增長預期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產能擴張,影響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房價因素進入CPI指數構成中將會更實際地顯示宏觀經濟的發展形勢,為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和經濟的整體走向提供風向標。”博主“北京閑散人”認為。
房價到底該不該計入CPI?
“美國的CPI采用等價房租法(rentalequivalencemethod)來計算自住房價格的變化。在1980年代之前,CPI采用資產價格法來衡量房主自住房的價格變化。資產價格法把購買房屋當成購買普通消費品來處理;等價房租法測量隱性房租,也就是把房主自住房看成是自己給自己付房租,通過這個等價隱性房租來衡量房價變化。2006年美國CPI-U的住房權重中5.930%是房租權重,而23.830%則是房主自住房等價房租權重。顯然,后者才是大頭,不僅遠超過前者,而且在整個CPI里面也是第一大權重項目。”博主“六月的仙人掌和肉桂咖啡”認為。 “CPI作為主要的價格信號,如何調整其統計方式以更準確地反映價格,是一個飽富爭議的歷史難點,但縱容一個失真的價格信號扮演政策準繩,恐怕未來付出的代價將更為慘重。官方對自有住房領域通脹的統計失效,會造成價格信號失真,給民眾造成困惑,但有些人會從中獲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更多人因為2002年之后房價的急速上升和后來的快速下跌而深受其害。”路透博主“趙巖”認為。
CPI權重應重新審視
“現代經濟學認為,油價、房價、物價是一個正向推動關系,房價上漲勢必會影響‘真實的物價指數’,并不會因為國家統計局沒有計算入內而抹掉。我國的CPI指數是從1985年才開始編制的,那時改革開放已經過了7年了,CPI為什么沒有計入房價?是否還有更加深刻的原因呢?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經驗就是國家投資拉動的,而CPI相當于貨幣投入量/實體經濟總量,是國家財富積累的一種方式,故我認為CPI不計房價是有意而為之,這是類似于‘城鄉二元結構’一樣的國家發展戰略,從而推動了改革開放向前發展了30年。但30年過去了,任何發展模式都會有缺陷,決策層應該到了重新審視的時候。”搜房網博主“王智中”認為。 “這些年各國的房價都有快速的增長,不納入意味著造成低通脹的表象。正是因為流動性過多集中在房產等高收益領域,才使名義的CPI很低,實際上百姓卻承受更大的負擔;同時我認為如果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不變的話,無論流動性如何過剩,都難以使通脹大幅攀升,因為這些傳統領域競爭過于充分,利潤率比較低,只要保證供應,價格不會有太明顯的上漲,反倒是資產價格的上漲無頂,讓人揪心!”新浪博主“劉萬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