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丁·雅克,學貫中西,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是LSEIDEAS的高級客座研究員,同時也是倫敦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曾在京都立命館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任教,創辦英國智庫Demos,亦有豐富的新聞從業經歷,做過《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衛報》和《新政治家》的專欄作家,以及《獨立報》副總編輯,為BBC撰寫稿件并主持過多次電視節目。 |
英國學者馬丁·雅克撰寫的《當中國統治世界》,2009年6月英文版一上市便引發一片爭議。扎眼的書名,不僅中國人不能接受,就連習慣于炒作“中國威脅論”的西方人更難接受“中國統治世界”。 此書作者馬丁·雅克在中文版自序中坦誠,在中國更多的批評來自于書名,他本人對此解釋:“中國的崛起對世界不是一種威脅,相反,中國的崛起是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對世界民主化進程最大的貢獻。”他認為,英國和美國在其最強盛時期,也沒有真正統治過世界,中國也將不會,也就是說,這部書的書名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它指的是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近日,針對馬丁·雅克的《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中信出版社舉辦了“中國崛起之路”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對該書進行了相關解讀。
 |
幾位專家在“中國崛起之路”研討會上,左起張莉,趙廣成,齊璠,常偉民。 | 中國實現現代性的模式是獨一無二的
“西方戴著有色眼鏡看東方。”馬丁·雅克這樣描述西方的先入為主!爱斘鞣接慰偷谝淮蝸淼缴虾!⒁曋邩谴髲B和大街上擁擠的汽車,漫步于時尚名品購物店時,他的反應一定是:‘實在太現代了!’……‘這實在是跟西方一樣’!蔽鞣饺颂烊坏卣J為,那些落后的、發展中的國家,要想實現現代性,必然要走西方現代性之路。馬丁·雅克駁斥了這種觀點“要真正理解中國的現代性,不在于看它的‘硬件’而要看它的‘軟件’”。他認為中國現代性具有8大特性“中國不是真正傳統意義上的民族國家,而是文明國家;中國越來越有可能按朝貢體系而不是民族國家體系構想與東亞的關系;中國對待種族和民族的態度與眾不同;中國人所生活工作的是一塊與其他民族國家大不相同的大洲規模的土地,今后仍是如此;中國政體的本質極具特色;中國的現代性和其他東亞國家一樣,以國家轉型速度快而著稱;1949年后中國一直由共產黨執政;未來數十年內中國將越來越多地表現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綜合特征。” 馬丁·雅克認為中國實現現代性的模式是獨一無二的,是另類的發展模式,它可能會取代西方的發展模式。 就此觀點,世界經濟問題青年學者、外交學院博士齊璠給出了她的解讀。 在經濟領域是否存在著一種中國模式,作者答案是肯定的。中國所走的發展道路和歐美國家、日本及亞洲新興國家都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中國不具備這些國家當初在發展時期所具備的條件。中國處在全球化時代,是自由貿易的時代,中國難以借助貿易保護來幫助國內幼稚工業站穩根基。此外,長期以來意識形態問題,以及中國本身的大國地位,使得中國仍然受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猜疑,因而在許多問題上遭遇了本不應該遭遇的困難。比如在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上,中國談判了15年才加入,但是印度則輕而易舉就加入WTO。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沒有現成的版本可以模仿,但中國的經濟發展軌跡已經出現了一些獨特的,可以稱之為模式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對外開放是中國基本國策。中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非常高,這是中國競爭力根本。二是不徹底的市場化,政府對經濟的參與度非常高。三是在重大政策的決定上,中國一般持有謹慎和務實的態度,盡量避免休克療法,而采用漸進式的改革方式。四是投資對于中國的GDP增長貢獻非常大,由國內的高儲蓄和外國投資作為國家發展的資金來源,中國從而避免了發展中國家可能會經常遇到的外匯和儲蓄的雙缺口。五是中國的發展是資源密集型發展,在發展的同時消耗大量的資源。這樣的獨特發展模式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成功,包括我們的GDP連續多年高增長,實現了規模最大的脫貧和減貧項目,并且產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型國企。 但是中國模式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也是馬丁·雅克重點討論的部分。不過他相信中國目前遭遇的發展瓶頸問題,今后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中國無意復興朝貢體系
馬丁·雅克在書中有一種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中國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會恢復歷史上的朝貢體系。他認為,“中國和所有從屬國之間的巨大差距是朝貢體系的一個基本特征,是這種體系長期特有的穩定性的本質成因。” “我不認同作者的這個觀點!贝藭淖g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博士張莉直言不諱地說。 不光是馬丁·雅克在說,中國可能會恢復朝貢體系。其實在他之前,國外一些媒體和學者都發表過相關的看法。比如日本,非常害怕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崛起,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以后,它更加擔心,認為中國有可能在亞洲地區復興以前的朝貢體系,日本是叫囂得最厲害的國家之一。美國也有部分學者擔心中國會復興朝貢體系。 “中國在復興朝貢體系方面根本不具備環境或者說根本不具備能力!睆埨蛘f。 一是如果讓一個國家放棄自己的主權向另外一個國家進貢,在現有環境下,基本上難以實現。二是中國既沒有這個意愿,更沒有這個能力,去實現這樣一個厚往薄來的交往機制。三是中國文化有待復興,也有待發展,它不符合朝貢體系建立起來的特征。 “朝貢體系在亞洲復活,是不可能的!毙录悠聡⒋髮W東南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中國天下中心”是一個傳統概念,雅克認為中國崛起了,就會恢復以前的國際關系模式,但他忽略了現代國際關系體系對中國的影響。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就進行了一次徹底的轉型,傳統的國際關系體系被摧毀,取而代之的是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關系體系,雅克犯了一個經驗錯誤。在朝貢體系中,中國是賠本的,總是貿易赤字的,而現代體系是以市場為原則來建立的,中國不可能退回到以前的體制。
西方國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馬丁·雅克認為,“雖然當今的全球化時代是由西方尤其是美國設計和創造的,但東亞國家,特別是中國,才是當之無愧的最大受益者。” 那么在全球化的競爭背景下,誰是未來的贏家?或者誰將主導世界?國際問題專家外交學院常偉民給出了他的答案。 “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的全球化,政治、文化、社會方方面面都會涉及。”常偉民說。 全球化的特征體現在:第一,全球化是動態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第二,全球化是依托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安全的一個有序的演變。第三,全球化是雙刃劍,一方面全球化促進了各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信息科技交流,提高產業的發展能力。但是全球化最終比較多受益的是西方國家,發展中國家更多處于生產價值鏈的低端。 “我贊成馬丁·雅克中國的崛起對世界不是威脅的觀點!背ッ裾J為,中國是一個有著獨特文化的民族,中國強調和諧,中國強調和平,中國強調中庸之道,中國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國人常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國家之間雖然在追求各自的利益,但是仍然有這種相互的感情溝通。 其實從中國角度來講,我們是反對二元對立目標的。因為中國不強調斗爭,不強調對立。更強調共生與共贏,強調建設和諧世界。所以中國一直在強調,中國不稱霸,中國即使強大了也不會稱霸。未來世界應該是我們大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