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3-04 作者:記者 蘇萬明 來源:經濟參考網 |
|
|
春節期間,山東省平原縣新選出的100多名農村社區支部書記顧不上過節,就奔赴全國百強縣之首的昆山市和有著“天下第一村”美譽的華西村,學習當地統籌城鄉發展以及社區管理的經驗。當地干部群眾反映,來這里招商引資的不少,來學統籌發展和社區管理的還是頭一回。 正月初八,平原縣委書記董紹輝帶領縣里的100多名農村社區支部書記,趕赴昆山市。他說,去年平原從改革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入手,全面推進“大村制”,將全縣。福罚丁村莊整合組建成。保福皞新型農村社區,并“公推公選”出社區當家人。這些社區干部基本實現了年輕化、知識化,帶富能力大大增強,服務百姓的熱情、建設新農村的激情高漲。南下參觀的目的,是引導他們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發展方式轉變和改善民生上來,促進全縣在統籌發展、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加快步伐。 。改昵,平原縣組織600名農民包專列下溫州,參觀學習如何致富,既點燃了全縣民營經濟發展的雄雄烈火,又打開了全縣持續不斷的對外開放之路,全縣上下充分嘗到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甜頭。恩城鎮濱河社區支部書記馬恒龍說:“8年前下溫州學習如何做生意,回來后上了項目發了家;而今下江南參觀,是要學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走城鄉統籌發展之路,加快農村城鎮化。” 昆山把富民優先作為發展的第一導向,不以統計數字代替直觀感受,努力提高全面小康的公認度。他們落實產業富民、創業富民、物業富民、投資富民、保障富民、財政轉移支付富民等舉措,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持續增收機制。去年,全市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大幅下降,而投資性、經營性、資產性收入上升到41%以上。蔡莊社區支書蔡付濤參觀途中就產生了新打算:加快土地流轉,以土地置換和土地入股方式,推動產業富民步伐,增強集體經濟實力,早日建成平原縣最具吸引力的農村新社區。 在黨組織和行政上“合村”后,如何吸引農民到社區居住,讓農民過上城里人的生活,是“大村制”改革成敗的標志。昆山市千燈鎮炎武社區立足“歡樂家園、親情服務、和諧社區”的定位,重點建設社區教育中心、社區活動中心和健康教育園,使社區居民切身體驗到城市生活味道;張浦鎮金華社區以“硬化、美化、綠化、亮化”為目標,將整個社區打造成一個“村在樹中、樹在村中”的生態優美新農村。華西村近年來納入周邊20個村共同發展,組成了一個面積超35平方公里、人口超5萬人的大華西。去年,華西村人均交稅超過46萬元,人均收入超過8萬元。 他們的成就與做法使平原的農村社區新支書大開眼界。恩城鎮秦夏社區女支部書記趙美珍說:“當了支書后對怎么抓社區建設愁得慌,看了人家的做法心里有譜了,俺有信心把我們的社區建設得更美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