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3-01 作者:記者 方燁/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江蘇代替廣東躋身前三,天津擠掉山東名列前六,山西下滑四位全國位列十七……2月28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發布了《省域經濟藍皮書: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08—2009)》。公布了最新一期我國省域經濟競爭力排名。根據該報告,上海、北京、江蘇居前三位,其中江蘇首次超過廣東,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優勢。 該報告發布的為2008年數據。報告顯示,2008年全國各省區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處于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上海市、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浙江省、天津市、山東省、遼寧省、福建省、內蒙古自治區;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湖北省、河北省、黑龍江省、河南省、吉林省、四川省、山西省、湖南省、安徽省、陜西省;處于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排序為江西省、重慶市、海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青海省、貴州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2008年與2007年相比較,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上升的有9個省區市,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吉林省,排位上升了4位,湖北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排位均上升了3位,黑龍江省排位上升了2位,天津市、遼寧省、江蘇省、海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5個省區市排位均上升了1位;12個省區市排位沒有變化,分別為北京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陜西省和甘肅省;排位下降的有10個省區市,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山西省,排位均下降了4位,其次是河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排位均下降了3位,安徽省、福建省、山東省、湖南省、廣東省、云南省和青海省等7個省排位均下降了1位。 據介紹,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結果根據已選定的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對采集到的全國31個省區市的相關統計資料進行整理和合成。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體系包括九大指標體系,分別為:宏觀經濟競爭力、產業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財政金融競爭力、知識經濟競爭力、發展環境競爭力、政府作用力競爭力、發展水平競爭力和統籌協調競爭力等指標。本次排名相較于前幾次變動較大,主要原因在于降低了GDP的權重。在208個四級指標中,只有所占權重前三的指標權重超過了1%,分別為高技術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萬元GDP綜合能耗、R&D經費占GDP比重,都與科技進步有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