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社發 |
2月的海南島,陽光明媚,椰風送爽,碧海連天,萬木蔥蘢,充滿魅力和生機。 1月4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頒布,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由地方決策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再次登上改革開放的制高點。 海南建省辦特區以來,為趕超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歷屆海南省委、省政府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有過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 今天,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藍圖繪就,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全局,賦予海南經濟特區的新使命;也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凝聚民意匯集民智,立足海南資源優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對發展道路的準確定位。
特區發展歷程一波三折
一灣瓊州海峽,隔開了內地和海南島。“獨上江亭望帝京,鳥飛猶是半年程”,歷朝歷代的貶謫之臣,在這里吟唱了千古的荒蠻和孤寂。 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首先提出了設立海南經濟特區的偉大戰略構想。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在會見南斯拉夫客人斯特凡·科羅舍茨時說:“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 1988年,海南建省設立經濟特區,昔日封閉落后的邊陲海島,開始走向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當時的海南,經濟社會發展落后,底子薄:600萬海南人,大部分生活在農村,城市化率不到18%,人均GDP只有1000元人民幣左右。 作家胡慶魁1987年11月18日登上海口碼頭,他記錄下了海口給他的第一印象:“車行時間不短,走過高的矮的房子,寬的窄的街巷,長滿茅草的荒坡、悠閑的黃牛和生滿水浮蓮的塘堰。高的房子不過五六層,寬的街道并排行不了三輛車。不知從何處冒出的海腥味十分濃烈。”在他眼里,即將成為省會的海南最大城市海口,就是一個正在發育的漁鎮。 在貧窮落后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海南經濟特區,卻承擔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重任。 在體制創新上,海南特區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在全國改革開放大潮中創造了許多“第一”:率先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進行“小政府、大社會”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率先實行省直管縣(市)的管理體制;率先實施引進國外大財團進行成片開發的政策;率先推行燃油附加費改革,取消島內公路上一切收費關卡;率先實行企業注冊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實施國有資產委托運營改革;率先實施醫療保險制度綜合改革;率先實行糧食購銷同價改革;率先取消了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等等。 但是,急于求成的心理,卻屢屢使海南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偏離了基本省情,充滿了波折。建省之初,海南提出工、農、貿、旅并舉的發展舉措,并一度以房地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直接的后果是形成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房地產泡沫。 1992年,當初人口不過600多萬的海島上,成立了近兩萬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家房地產公司服務約30個人。1992年海南房地產投資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1991年海南商品房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400元,1992年猛漲至5000元,1993年又飆升到7500元。 1993年6月,國務院出臺宏觀調控措施,嚴控信貸規模、削減基建投資、清理所有在建項目,海南房地產泡沫宣告破滅,后果是:全省“爛尾樓”多達600多棟、積壓商品房1600多萬平方米,約占全國的1/10,閑置土地18834公頃,占用資金800億元,直接引發了海南10多家信托投資公司的重組和海南發展銀行的倒閉清算。
以國際旅游島建設推進海南發展方式轉型
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使海南經濟陷入了多年的低迷期。1995年后,海南連續三年GDP增長排全國末位。 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海南決策層的發展思路逐漸發生了變化。199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省兩地”的發展定位,即把海南建成中國的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海島度假休閑旅游勝地,結束了海南在產業發展方向上的爭論和搖擺;1999年,海南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生態省,并通過了《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這些決策的出臺,表明海南開始將發展方式與資源優勢緊密地結合,開始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001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向海南省政府遞交《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框架建議》。 2004年4月26日,在海南省咨詢顧問委員會和科技顧問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時任海南省長的衛留成觀點鮮明地指出:“站在現在的基礎上往后看2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能使海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點在哪?真正讓海南人民長期得到實惠的東西是什么?是海南得天獨厚的環境和以這個環境為基礎的大旅游產業帶動的第三產業,這恐怕是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活力,而且在今后相當長時間為中國做出最重要貢獻的東西。” 2007年4月召開的海南省第五次黨代會,正式提出海南要加大旅游業對外開放,推動國際旅游島建設。 海南發展方式的轉變過程,是對省情的認識日益清晰的過程,是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逐漸形成的過程。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構想的提出和完善,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指導和支持。2008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工作時,寄語海南廣大干部群眾,要著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積極發展熱帶特色的現代農業,集約發展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的新型工業,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提高綜合經濟實力。 2009年4月,溫家寶總理到海南澄邁、儋州和海口等地調研時強調,要把建設國際旅游島作為海南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增長的制高點和突破口,努力達到國際化程度高、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現代旅游標準。 2008年5月,海南省政府發布《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行動計劃》,明確了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基本內涵、階段性目標和任務。同年9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意見》,提出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政策措施。2009年1月,海南省政府開始組織編制《海南國際旅游島規劃綱要》,搭建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基本框架。 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關心下,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構想,迅速進入國家的決策層面。200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支持海南省發展旅游業有關問題的函》,同意海南進一步發揮經濟特區優勢,在旅游業對外開放和體制改革等方面積極探索,先行試驗。2010年1月4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兩年多時間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由地方決策迅速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并納入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海南要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生態型經濟,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這是基于海南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的科學決策。
位于我國最南端的海南省,目前擁有人口850萬,雖然陸地面積只有3.4萬平方公里,卻富集著陽光、海水、沙灘、溫泉、雨林、熱帶田園風光、少數民族風情等國內稀缺、世界不多的熱帶旅游資源。 這里毗鄰南海主航道,具有對接東南亞經濟的區位優勢;海南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200萬平方公里,蘊藏著豐富的油氣和漁業資源,海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海南島森林覆蓋率達到58.48%,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存最為完好的地區之一;優越的氣候條件使之成為我國冬季瓜菜和熱帶水果的主產地。定期定址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新型外交基地,提升了海南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顯然,建設國際旅游島,以旅游業及相關服務業作為海南經濟支柱產業,是將海南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發展與保護完美結合,加快海南產業和市場要素國際化改造,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的必然選擇。
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休閑度假勝地
從夏威夷到普吉島,從濟州島到加那利,陽光、海水、沙灘造就了一個個島嶼型旅游經濟發展傳奇。如今,北緯18度線上,中國的南海之濱,又將構筑一個世界一流的國際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建省辦經濟特區20余年來,海南省旅游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從一個不起眼的小行業發展成為海南最具潛力和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逐步成為支撐海南長遠發展的支柱產業。迄今,海南已擁有旅行社191家、星級飯店259家、旅游汽車1800多輛、各類旅游景區和參觀點70多家,與旅游業直接相關的從業人員超過16萬人,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購、娛配套的旅游接待體系,具備年3000萬人次的接待能力。2009年,接待旅游過夜人數2200萬人次,同比增長7.3%;旅游收入206億元,增長8.1%。2009年上半年,海南全省以旅游為主的服務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創出歷史性新高,達到55.9%。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投融資、財稅、土地、開放等方面,給予海南許多特殊政策支持。同時,國家將大力支持海南構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對海南能源、水利、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海口至廣州至南寧高速公路、東環鐵路、西環鐵路擴能改造、海口-五指山-三亞地方高速公路和萬寧-儋州-洋浦地方高速公路、博鰲機場、海南高速寬帶無線網、昌江核電等一批關系到海南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這是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后,中央對海南發展力度最大、范圍最廣的支持和幫助,海南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必將進一步促進海南旅游業的發展。 看好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前景,目前,摩根斯坦利、雅居樂、中信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已進軍海南旅游房地產業,在海南東部和南部海岸線上,高標準建設一批精品度假區、旅游景區。
海南省省長助理、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陸志遠說,目前,海南省正在加緊進行旅游要素的國際化改造。日本最大的出境游旅游公司三賢株式會社已落戶海南,德國途易集團、英國任我行集團等一批國際著名旅游企業,已開始與海南旅游行業進行合作。此外,希爾頓、喜來登、萬豪等13家國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進入海南,提升了海南酒店管理水平。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分析說,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達到2000至3000美元之后,該國或該地區的旅游將進入轉型時期,即從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型旅游轉變。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對促進我國旅游轉型升級,對探索我國休閑度假旅游的管理機制、市場監管、政策措施等,都將是一次重要的示范。 他表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目標不僅僅局限于加快海南旅游業的發展,它還將帶動海南現代服務業的全面開放,促進低碳經濟在海南先行先試,使海南成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示范區,并使海南在國家開放戰略和區域經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在中國—東盟自貿區中發揮紐帶作用。國際旅游島建設長遠目標的實現,將使海南真正成為一個在中國最開放的、發展速度最快的、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個寶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