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來,吉林省飼料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到目前,一個涵蓋飼料加工工業、飼料原料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飼料機械工業和科研、教學及行業管理等服務設施在內的飼料工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在全省工業行業中,產值排名在20位,已經成為吉林省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 來自吉林省牧業管理局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7年,全省飼料工業雙班生產能力達到590萬噸,工業飼料總產量達到341.65萬噸,實現工業產值87.3億元。全省有通過審查登記的飼料生產企業500家,年產萬噸以上的有60家,全省飼料行業從業人員達到3萬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較高科技水平的專業技術隊伍。 據了解,在吉林省飼料生產企業中,已經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達到40家。有近20家企業通過了HACCP認證,企業管理已經達到或正在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吉林省副省長王守臣說,特別是近幾年來,涌現出一大批躋身于全國先進行列的優秀企業。長春大成實業集團生產的賴氨酸產品年產量已達到4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57.1%,居世界第一位;中外合資的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和吉林正大有限公司,已進入全國飼料行業先進行列…… 吉林省牧業部門干部總結認為,30年來吉林省飼料工業取得長足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飼料原料和飼料添加劑工業迅速興起,飼料原料開發的新品種和開發數量不斷增加。農業產業化重點建設項目大成、黃龍、賽力事達和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企業,每年可提供近200萬噸的玉米蛋白粉和DDGS等副產品用做優質飼料原料;以啤酒、造紙等行業生產的廢液、廢渣生產飼料酵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全省電力、輕工、食品等行業和部門,利用工業“三廢”,開發出磷脂、飼料酵母、骨粉、血粉等產品,也成為新的優質飼料原料。 二是飼料工業產品品種齊全質量安全可靠。目前吉林省生產的豬、肉雞、蛋雞、肉牛、奶牛、羊、魚和特種經濟動物飼料,有10多個系列,100多個品種,完全可以滿足各種畜禽不同生產階段的營養需求。過去,吉林省配合飼料比重高達80%以上,近年來,隨著畜牧業集約化、產業化的不斷發展,濃縮飼料產量比例顯著提高。目前,已達到50%以上,省飼料產品監督檢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在近幾年的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抽查中,飼料產品合格率都達到100%。 三是飼料工業的發展促進了玉米的轉化增值。據專家測算,生產1噸工業飼料,可比使用傳統飼料增加效益200元。僅此一項,全省每年可增加效益5-6億元。專家認為,通過玉米的轉化和工業飼料的普遍應用,不僅極大地改變了養殖業傳統落后的飼養方法,縮短了畜產品的飼養周期,同時也有效地保證了吉林省人均肉、蛋、奶占有量的逐年增長。特別是飼料工業的發展,有效地拉動了農村多種經營的發展。飼料工業是以轉化糧食為主的產業,同時也是節糧型產業。按配合飼料比單一飼料報酬率提高15%計算,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糧食近30萬噸。 四是飼料工業在不斷深化改革中再攀新高。隨著飼料工業的不斷深入發展,企業也在不斷整合、提升,正在向產業化、一條龍方向發展。企業正在整合、提升中,不斷做強、做大。據統計,目前吉林省通過審查合格的在冊飼料生產企業不到500家,比四年前減少了10%;而飼料總產量卻增長了20%。企業的優化、整合,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四川新希望集團、北京大北農集團、山東六和集團等省外大型飼料生產企業的進入,推動了吉林省飼料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為吉林省飼料工業盡快躋身于全國飼料工業強省行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