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來,吉林省畜產品加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牧業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據吉林省牧業管理局統計:到目前全省開發的豬、牛、羊、禽等肉類產品和熟食制品已達20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其中精深加工產品達11個系列500多個品種。省級名牌畜產品32個,中國名牌畜產品3個,皓月、德大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皓月品牌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中國名牌稱號。 吉林省牧業管理局局長賈濤介紹說,改革開放初期的10年,吉林省畜產品難以自給,沒有剩余畜禽原料可供加工,畜禽屠宰加工業處于以國營商業食品屠宰廠為主體和農民自宰自食并存的初級屠宰供應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以國營屠宰廠為主體的畜禽屠宰加工,由于體制等多種因素,逐漸淡出畜產品加工業。1987年,全省生豬國營收購為100.4萬頭,僅占全省生豬出欄總量的27.64%;農民自宰自食136.91萬頭,占全省生豬出欄總量的37.69%。 1992年,吉林德大有限公司肉雞屠宰加工項目正式投產運營,推動了畜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1999年,以吉林德大、柳河華龍為主的肉雞,以柳河凱帝、九臺華興、公主嶺肉類開發總公司和榆樹吉斯為主的生豬,以德欣、長春皓月為主的肉牛,以長嶺太平川為主的肉羊等四條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初見雛形,標志著吉林省真正意義上的畜產品加工業開始起步。到“九五”末期,全省龍頭加工企業達到219家,比“九五”初期的68家增加151家;畜禽屠宰加工能力達到2.8億頭(只),比“九五”初期的0.55億頭(只)增加2.25億頭(只)。
2007年,吉林省提出實施“畜產品精深加工”工程,明確把加快畜產品深度開發,培育大型龍頭加工企業和名優畜產品作為推動牧業產業擴能升級的戰略舉措,強力推進。重點抓好10大畜禽產品加工企業建設。成立了畜產品加工業辦公室,突出抓了20個重點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3.68億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行動,全省共引進項目96個,完成投資27.26億元。
2008年以來,吉林省畜牧業加工業呈現強勁發展態勢。一是畜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走勢強勁。皓月公司年產1210噸生物制品項目,主體工程已經竣工;德萊鵝業年加工1000噸羽絨項目,計劃年內試生產;梨樹紅嘴公司年加工400萬付腸衣、1250噸血漿蛋白粉和3000噸血球蛋白粉項目,計劃年內竣工投產……
二是牧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上半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43個,計劃總投資155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2.68億元。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吉林牧業暨寵物業博覽會”,簽約了10個大項目,簽約資金達20.64億元;三是規模以上畜產品加工企業運行態勢良好。上半年,規模以上畜產品加工企業完成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88億元,實現加工業產值89.86億元,利稅2.57億元。分別占全省的90.4%、80.5%、79.8%。 吉林省牧業管理局統計資料顯示:到目前,吉林省畜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614個,畜禽屠宰加工能力達到5.53億頭(只),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發展到106個,具有深加工能力的畜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71個,畜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吉林省牧業經濟重要支柱,為牧業增效、農民增收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