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正在推進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中受益,他們不但獲得了林地的長期使用權,而且分配到了原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歸個人支配和經營。國家林業局近日召集國內一些負責林業事務的官員,在甘肅省涇川縣交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經驗,討論如何加快這項涉及億萬農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
林權改革使農民享有25億畝林地收益權
甘肅省林業廳廳長高清和說:“30年前,我國政府作出了實行耕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戰略決策,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讓農民走向小康生活。30年后,我國政府又作出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戰略決策,對發展農村經濟和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是,耕地面積少,但林地面積大,全國共有林地43億畝,屬于集體所有的林地有25億畝,已超過了耕地的數量。 2008年10月,甘肅省合水縣店子鄉連家莊村開始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驗。這個小山村共有林地面積4684畝,受惠于這項改革,全村人均分得山林近3畝。 而在改革之前,山林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村民無權開發,只能靠很少的耕地、少量的養殖業和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剛過不惑之年的農民胡振東,曾長年在寧夏、東北等地養雞場為別人打工,林改時他回到了連家莊村。今年,喜歡琢磨的胡振東發現在樹林下面養雞是個不錯的發財機會,他立即付諸實施。但他的家人不贊成這一冒險行動。 胡振東力排眾議,除了使用自家15畝林地外,又以每畝40元至80元的價錢租賃了8戶農民105畝的林地經營權,準備嘗試新的養雞方法。今年5月,胡振東從附近的西安市購回了1萬只雞雛,在灌木林中放養。 胡振東介紹說:“1萬只人工喂養的雞一天要吃掉1500公斤飼料,而林下放養1萬只雞,每天喂食不到100公斤。” “養雞場喂雞的專用飼料每公斤3元錢,林下放養雞使用粗糧和飼草混合的飼料喂養,成本只有每公斤1
.6元錢,新的方法使養雞成本大大降低了。至于林下放養雞的肉蛋價格,更是養雞場的幾倍”,胡振東對自己突發奇想能夠獲利甚為得意。 目前,胡振東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創立了林下放養雞的商品品牌——合水土雞。放養雞由于雞肉和雞蛋品質好,屬于綠色食品,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合水縣農村一些農民看到胡振東林下養雞成功了,也想學這門技術。為了大家共同富裕,他將養雞技術教給了鄉親們。在合水縣,今年已有12個鄉鎮建立了林下養雞示范點,養雞6萬多只,實現產值200萬元。 而在國內其他地方,農民利用分配到的林地發展藥材種植、森林旅游等產業,已經賺到了不少錢。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集體林改后,2008年全縣農牧民人均林果業收入提高到938元,特別是七合堂村人均林果業收入超過4000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70%。
林權改革是繼土地承包后我國農村又一重大改革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 治 邦 介 紹 說 :“目前我國已由農民家庭承包經營的林地面積達到15 .14億畝,占集體林地總面積的59
.42%,其中給農民發放了確認林木歸個人的林權證書的林地面積為11.36億畝,占農民家庭承包經營林地面積的75%。” 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把集體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落實到農戶,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是將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從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對農村土地經營制度的豐富和完善,必將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同時這項改革也是一項惠及9億農民的民心工程。 記者了解到,按照政策規定,農民對林地的承包期為70年,在承包期屆滿后,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繼續承包。而對于樹木,在不破壞生態功能的前提下,農民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資源,也可以流轉交易林地。 蘭州大學經濟學教授聶華林評價認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又一深刻變革。” 賈治邦說,只要給予農民長期、穩定、有保障的林地承包經營權,他們就會像經營和愛護自己的財產一樣經營和愛護林地,并從中看到致富的希望。
林權改革可以促進國土綠化和改善大氣質量
記者了解到,我國森林資源總量現在仍然嚴重不足,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功能仍然非常脆弱,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還很不適應。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排在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34位。生態差距已構成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賈治邦說:“森林是一個巨大的可再生資源庫,木材和林產品市場需求巨大。森林還是生物質能源庫,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能源資源,發展森林生物質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替代戰略的一個重要選擇。” 記者了解到,應對氣候變化,減少二氧化碳排入,最有效的途徑是工業直接減排和森林間接減排。與工業減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資少、代價低、綜合效益大,更具經濟可行性和現實操作性。 森林是陸地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約儲存了2.48萬億噸碳,其中1.15萬億噸碳儲存在森林生態系統中。 林權改革大大激發了農民造林護林的熱情。河南省近兩年共完成造林1350萬畝,相當于2004年至2007年的總和。陜西省白水縣林改后,農民對發展林業有了長遠打算,舍得投入,這個縣馬咀村、支肥村、康家衛村等大部分林農在今年秋季造林中,每戶投放都在千元以上。 國家林業局表示,到2020年,中國森林面積要比2005年增加6億畝,森林蓄積量要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這是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莊重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