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在會上表示:在未來五六年間,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將會出現一些質的變化,中國必須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來應對這些變化,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 “第一個重大的轉變,就是由生存階段,開始轉變到人的全面發展階段。”孔涇源表示,從人均G
D
P、居民消費結構、城市化率、第三產業比重等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社會在未來5-6年內將處于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未來稀缺的產品將主要是公共服務產品,政府在制度供給方面必須有所作為,應當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公共服務方式,擴大準入、擴大開放,較快適應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尤其是公共服務的需求。他強調,在教科文衛等高端服務上加快發展。 孔涇源表示,未來中國將面臨從城鄉二元化結構到城鄉一體化結構的轉變。他預計,到“十二五”末期或中期,中國城市人口將超過50%,中國將不再是傳統的農耕社會,而是一個現代的城市社會,中國必須建立一個自主管理和政府調節、政府規制相結合的城鄉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在發展模式上,到“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由過去外貿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逐步過渡到內需發展型,中國應加快推進要素市場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同時還應善于推進資源價格的改革。 孔涇源認為,在“十二五”時期,中國將逐步開始轉變成中等收入國家,將由一個長期的低收入國家開始步入到大國行列。因此,中國必須通過體制改革和創新,解決最基本的社會公平問題,通過收入制度分配改革,解決日益拉大的城鄉地區和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以及健全適應市場經濟條件要求的最基本的社會保障福利制度,才能最終跨入發達國家行列。與此同時,中國也將負擔起經濟平衡發展、綠色經濟、科技引領、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