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2-02 作者:本報記者 陳圣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經歷周一的普漲后,周二國內大宗商品期貨維持震蕩走勢,盡管部分品種遭遇獲利回吐壓力,但整體上收漲的品種仍超過半數。業內人士認為,由于迪拜債務危機的沖擊暫時得到緩解,目前期貨市場運行漸趨平穩。農產品期貨受良好的基本面支撐,未來走勢看好;而工業品期貨的走強則更多依賴于經濟復蘇,盡管后市仍有上漲可能,但投資者需要更加謹慎。 12月1日,金屬期貨維持穩定,收盤全線小漲,滬鋅漲幅擴大至0.77%,銅鋁漲幅維持在0.2%左右。鋼材期貨仍然弱勢盤整,線材期貨跌幅達0.86%,螺紋鋼收低0.11%。滬金微漲0.23%,未能收復260元關口,成交量較昨日減半,持倉量也小幅下滑500手。 能源化工期貨方面漲跌互現,連塑料出現補漲,收漲0.22%,連PVC上揚0.49%,滬燃油微升0.28%。鄭PTA、滬膠均收低。 農產品期貨漲多跌少,鄭棉跌幅仍然超過1%,鄭糖也維持弱勢,但連豆粕、連玉米以及油脂類品種保持穩健,小幅飄紅。 作為過去一段時間內商品市場的熱點,農產品期貨盡管周二未能延續集體走強的格局,但對于未來表現,業內人士仍普遍寄予厚望。“看多的信心主要來源于利好的政策環境、強勢的外盤走勢以及良好的供需基本面等因素。”賽迪顧問高級咨詢師秦海林博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以大豆為例,發改委日前發布公告稱,國家今年繼續在東北地區實行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其中今年大豆(國標三等)臨時收儲價格為1.87元/斤(去年為1.85元/斤);另外,此次收儲將準許東北大豆壓榨企業入市收購國產大豆,并給予每噸160元的補貼。受此消息提振,連豆近期一直保持高開高走的態勢。 “從基本面來看,大豆也頗為強勁。”據秦海林介紹,國內方面,東北的減產似乎已從理論變成現實,現貨的相對缺乏令收購價格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國際方面,美盤大豆在8月“沉淪”之后,終于尋回上升軌跡,本周一CBOT大豆期貨更是上漲至5個半月新高。同時,國內新簽訂的大豆進口合同數量翻番,也使得資金看好基本面,做多信心增強。 根據美國農業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美國新豆豐收上市后,中國簽訂了1584萬噸新產大豆進口合同,幾乎是去年同期訂單量828萬噸的兩倍。 對于今天國內豆類市場的整體走勢,西南期貨分析師許亮認為,這不過是在前期連續上漲之后出現的正常調整現象,后市仍有上漲趨勢。 與大豆類似,近期棉花、白糖也一直漲勢強勁。種種跡象表明,在這一輪商品期貨的牛市中,新的增量資金主要青睞于農產品市場,其流入速度也明顯加快。 國內三大期貨交易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猜想。鄭商所月末持倉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鄭商所持倉總量為175萬手,較10月份增加24.11%,明細統計顯示,棉花和白糖期貨吸引資金大舉介入。其中,鄭州棉花月末持倉22.6萬手,環比增幅達133%;白糖期貨當月持倉環比增幅達30.2%,月末持倉近115萬手;大商所月末持倉總量為338萬手,較10月份增加19.4%。其中大豆一號吸引資金力度最大,該品種月末持倉總量達504248手,較前一個月增加24萬手,增幅高達90.73%。 相比之下,新增資金對上海市場的興趣有所下降。上期所月末持倉總量為267萬手,環比增幅僅為3.44%,且遠遠小于大連和鄭州兩個市場。 分析人士認為,新增資金之所以青睞農產品市場,主要基于對通脹預期的炒作。由于在過去一年內,絕大部分農產品期貨品種沒有較好表現,相對于工業品其“絕對價格”仍較低,容易吸引游資的介入,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農產品有望持續活躍。 “農產品更多地體現了周期性的特性,特別是大豆、白糖、棉花這種基本面較好的商品,未來走勢看好,短期可能將以震蕩代替回調;而工業品的走強更多依賴于經濟復蘇,如果迪拜債務危機加深,預計會經歷一波回調。”秦海林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