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9-23 作者:本報記者 王云 實習記者 曾德金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現在可以說世界經濟已經企穩,可能會有第二次探底,但我個人不太相信會有第二次風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首席研究員樊綱在該智庫22日舉辦的主題為“全球經濟復蘇與展望”的“經濟每月談”活動上對目前的世界經濟復蘇情況做出了如此判斷。樊綱還預測,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將現五大趨勢。
今明兩年GDP增速將實現8%
有人擔心中國經濟會呈現W型波動,因為今年的增長主要是靠政府投資支撐,明年也許政府支撐的力度會比今年大大縮小。 對此,樊綱表示,中國經濟確實在復蘇了,而且復蘇是可以持續的。今年中國實現8%的經濟增長應該沒有問題,明年的GDP將繼續保持8%左右的增長。因為明年政府投資的力度繼續保持不變,并且明年還將出現一些支撐經濟增長的因素。第一,明年的房地產投資會有明顯的增長,房地產投資通常占整個投資的30%左右,如果這塊投資能夠有比較明顯的增長,明年這方面能夠對GDP的增長起到重要的支撐,也許有零點幾到一個百分點的規模。 第二,企業投資通常占總投資的40%左右,今年企業投資是這些年來最低的,一些過剩生產能力開始得到利用和清理,明年企業投資應該說會有一定的增長,這也會對GDP的增長有幫助。 第三,最近幾個月,我國的出口按環比計算一直在穩定上升。到今年第四季度以后,我們就可能出現正增長。 樊綱說,如果明年經濟再有8%左右的增長,到后年中國經濟就更加平穩了。
世界經濟企穩不等于高增長
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逾一年,這次金融危機的相對規模比1929年的那次規模更大,但由于這次世界各國聯手采取了擴張性的拯救危機的宏觀調控政策,人類成功防止了大蕭條的發生。 樊綱指出,現在世界經濟已經企穩,但企穩不等于高增長,是在零增長的附近企穩。也許某一個季度有一點比較明顯的反彈,例如美國,四季度也許有比較明顯的反彈,這是因為前一階段把存貨清了,現在很多企業要補充庫存,這個過程會帶動經濟的增長,但一旦存貨補齊,總體需求沒有多大的變化,經濟就可能會下調,但探底已經不是過去的深底,也許探到零左右。 樊綱預計,從現在算起,一到兩年的零增長或低增長完全是有可能的。首先是因為,現在大量的壞賬、大量的有毒債券、大量的在金融危機當中發現的不良資產沒有清理完,還要逐步的清理。第二,現在一些受到金融危機沖擊的問題也還在逐步暴露,逐步的被揭示出來。第三,失業率還在增長。
后危機時代的五大趨勢
樊綱認為,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將出現五大重要趨勢。第一,美國的消費率會有所下降。美國消費占美國GDP的80%,有75%左右是居民消費,5%左右的政府消費,就是說中國的全部GDP加上印度的全部GDP再乘2,就等于美國的消費,因此它的一個百分點的變化會對世界市場結構產生重要影響。過去美國居民的儲蓄率是零或者是負,現在是10%左右,危機過后5%左右的儲蓄率是可以預期的,這意味著美國的消費率會有所下降。 對中國的挑戰就是,從政府的角度我們如何正確通過各種改革,包括財稅改革和政策改革、社保體制改革,使得中國居民部門的可支配收入真正能夠提高,使得中國的消費真正有所提高,從而依靠我們自己的消費增長來彌補美國消費市場的下降。 第二,回歸實業。實業指的是除金融之外所有的其他部門。金融泡沫破裂,金融服務業縮水,表明金融服務業不能脫離實業的發展。中國要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注意金融與實業的關系,繼續發展金融服務業,但更要大力發展制造業,而不是輕視制造業。 第三,低碳經濟將成為新的增長點。美國、日本將能源投資與低碳經濟建設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手段。而以此為新起點,西方國家將長期把低碳經濟作為新的需求增長點,并在國際政治上推動其他國家加入這個市場。能否抓住機遇,能否分享這個新的增長點,對中國和中國企業將是一大挑戰。 第四,“新興市場”在國際上會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現在“新興市場”本身已占世界經濟的40%以上,危機過后新興市場經濟體總體將持續增長,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超過一半。新興經濟體將更重視相互的市場,需要更緊密的合作,化解貿易摩擦。中國和中國企業能不能抓住機遇,更好地利用新興市場,將成為另一個重大挑戰。 第五,以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為分水嶺,一部分中國企業開始轉變為跨國公司。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條件越來越成熟。中國企業應認真學習地緣政治、相關國家的經濟、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吸取其他國家跨國公司在海外拓展市場的經驗教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