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年,珠三角的勞動力市場經歷了一次截然不同的轉變,從打不到工的“民工慌”到招不到工的“民工荒”,中國勞動力市場發生著悄然變化。
一系列來自政府和勞動力市場的數據印證了珠三角目前用工缺口大的現實。
統計數據顯示,東莞市企業用工需求向上轉向。據東莞市勞動局紀檢組長寧康介紹,從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分析,2008年,東莞市用工需求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趨勢,一至四季度分別為28.5萬人、19.6萬人、15.6萬人、10.9萬人,第四季度下降幅度尤為明顯。
今年以來,東莞市企業用工形勢出現積極變化。4月份,企業用工逐漸回暖;5月份開始,用工需求出現恢復性上升。一二季度分別為12.99萬人、18.7萬人,分別較前一季度上升19%和44%,特別二季度已恢復到去年同期95%的水平。
珠三角其他勞動力市場,招聘量和空崗數從5月起也呈現每月遞增。
據深圳市人才市場介紹,4月至7月,該人才大市場進場招聘單位提供的崗位數分別是86146、108851、131459、139063個,不僅月度環比連續增長,和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實現了大幅增長。尤其是六七兩個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高達143%和135%。
近期,廣東省統計局對全省598家企業開展季度用工情況重點調查,結論是“從2009年二季度開始,廣東企業用工需求呈增長趨勢。”據統計,今年二季末,企業員工總數比上季末新增加6.29萬人,其中新招高校畢業生0.32萬人,占5.1%;農民工4.75萬人,占75.5%;省外戶籍農民工3.82萬人,占60.7%。與上季末相比,企業員工凈增2.74萬人,增長3.3%。
有關專家對珠三角時下出現的用工缺口大甚至局部出現“民工荒”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訂單回升直接拉動用工增加。據統計,最近幾個月來,廣東省外貿有明顯回暖跡象,出口額降幅逐漸收窄,五六七月出口降幅分別為21.2%、18%和15.1%。7月當月進出口額創下年內新高,達到548.2億美元,環比增長11%。之前跌幅很大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都在迅速反彈,7月出口降幅分別比上半年收窄5.4%和13.1%。西方圣誕節、感恩節和萬圣節的市場因素,也使珠三角不少閑了一段時間的工廠變得忙碌起來。這些,直接拉動了用工的增加。
供需高峰期錯位。東莞市勞動局副局長黃惠屏指出,根據多年流動就業的慣常情況,每年第一季度(集中在春節后)是勞動者外出求職的旺季,也是企業用工需求的旺季。但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節前,大部分企業都擱置了新一年的用工計劃,部分企業在當時困難的情況下甚至有意讓員工自然流失,一些企業還繼續出現裁員;節后,由于經濟前景不明朗,企業不敢貿然招人,錯過了求職旺季。當前,企業生產訂單增加,部分企業急需批量招工,因而出現短期性、局部性招工難的情況。
季節性用工難一直是企業普遍存在的“老大難”問題。黃惠屏同時指出,在往年訂單充裕的情況下,一般六七月份也會進入生產旺季,企業用人增加;而六七月份通常是普工求職的淡季,因而每年這個時期都會出現用工緊張的情況。
勞動力市場求職人數同比下降。盡管目前勞動力需求出現恢復性上升,但求職人數仍未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據分析,求職人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底因裁員、放長假、自然減員等返鄉的部分員工,特別是90年代中前期已外出務工且有一定積蓄的中年員工,尚未外出務工求職。
據了解,金融風暴肆虐時,東莞勞動力市場至少失去了60萬個工作崗位,近百萬人被迫離開東莞。一部分人回到家鄉,受惠于當地政府的就業創業政策而留在了家里;另一部分人則流向了長三角以及西部,還有北京、大連等地。
求職人群發生較大變化。華南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諶新民教授分析指出,目前勞動力市場的情況顯示,求職群體的年齡出現結構性變化,新求職人群以“80后”、“90后”為主,約占70%。新一代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除工資薪酬外,更加注重對職業前景的選擇,且把就業地區環境、就業企業工作場所環境及周邊生活環境列為就業選擇考慮的條件。相反,企業招工時一般提出崗位要求“吃苦耐勞”的前提,而忽視員工自身發展的訴求。因而,相當部分新勞動力不愿意從事流水線的一線普工工作,就業流動性加大,也造成了局部地區出現用工緊張。
國內地區差異縮小使外出打工者減少。有專家指出,人才的流動是因為有落差才發生的,能夠形成流動是因為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形成包括工資福利、工作環境、發展前景等方面的落差。隨著東部與中西部在工資以及福利待遇上差距的縮小,加上當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惠農和就業扶持政策,東部的吸引力較之以前下降,同時,現在很多人不愿意再去打普工,而更傾向于專業技術和管理經營類崗位。
記者在東莞采訪時了解到,工資待遇過低是很多農民工離開珠三角的最直接原因,如東莞的最低工資標準才770元,因為經濟危機訂單不足、加班減少,以如此低的工資要維持在廣東的基本開支十分艱難,許多工人除了辭職別無選擇。如果選擇在家鄉務農或就地打工則收入更為可觀。
有關部門的調查顯示,金融風暴發生后,農民工就業趨向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一是輸入地由原來的以珠三角地區為主,轉變為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以及西部地區;二是吸納農民工就業較多的企業逐步由出口加工型向內銷型轉移;三是在輸出地政府的積極引導下,農民工由轉移就業向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就地創業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