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8-24 記者:李新民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8月23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化CH:600028)公布業績中報。200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5340.25億元,同比下降26.9%;而凈利潤則為人民幣331.90億元,同比增長332.6%;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383元,同比增長332.6%。
中石化董事會決議批準派發半年度股息每股人民幣0.07元,現金股利合計約人民幣60.69億元。
作為一家在上海、香港、紐約和倫敦四地上市的上、中、下游綜合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中石化的中期業績引人矚目。中報顯示,勘探及開采業務板塊實現經營收益人民幣55億元;煉油業務板塊實現經營收益人民幣199億元;營銷及分銷業務板塊實現經營收益人民幣125億元;化工業務板塊實現經營收益人民幣98億元。
中報稱,在勘探及開采板塊,油氣當量產量雖穩中有升,但由于原油價格下跌,錄得經營收益同比下降79.7%。在成品油營銷及分銷板塊,上半年境內成品油需求下降,銷量減少;同時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成品油銷售價差縮小,經營收益同比下降44.3%。在煉油業務板塊,由于公司不斷優化原油結構、降低原油成本,同時境內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經營收益大幅上漲。在化工業務板塊,由于公司全力拓展市場,提高化工產品經營量,同時原材料單位成本下降,擴大了產品的盈利空間,實現經營收益同比增長115.3%。
從中報看出,煉油板塊是中石化上半年業績增長的最大動力。對此,中石化董秘局副主任黃文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境內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是今年上半年公司煉油板塊同比業績大幅度增長的主要因素。據了解,2008年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倒掛,境內煉油企業虧損嚴重,成品油供應嚴重不足,中石化全力保障市場供應,導致煉油業務巨額政策性虧損,去年全年虧損達到1144億元,上半年虧損460.21億元。
“其次,今年以來,中石化充分發揮煉油業務的規模優勢、成本優勢以及公司的一體化優勢和管理優勢,也是煉油業務扭虧為盈的一個重要原因。”黃文生說,“受金融危機影響,國家綜合考慮國內經濟發展、社會承受能力等因素,成品油價格并未調整到位。但中石化根據成品油市場變化和化工原料需求變化,一方面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出口,增產汽油和航空煤油;另一方面,優化原油采購,提高管網運行效率,降低進口原油成本和加工成本,上半年加工原油總成本為人民幣1910億元,同比降低55.3%。”
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表示:2009年上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石油石化產品需求下降,市場競爭加劇,給公司生產經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嚴峻形勢,中國政府促進經濟增長一攬子計劃的實施,國內經濟形勢逐步企穩向好,石油石化產品需求和價格穩步回升。
蘇樹林說,在此背景下,中石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全力拓展市場,優化生產,強化管理,挖潛增效,經營業績逐月提高。上游板塊油氣當量產量實現穩中有升;煉油板塊抓住境內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機遇,努力做大總量、降本增效,迅速扭轉了巨額政策性虧損的局面,取得良好的經營效益;化工板塊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斷提高;成品油營銷與分銷板塊經受住了嚴峻的市場考驗,經營成效顯著。
同日,中石化新一屆董事會批準了公司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滾動發展綱要。綱要提出,爭取到2011年,中石化在境內油氣當量產量達到5500萬噸,其中原油4300萬噸、天然氣約170億立方米。
中石化是在半年報“業務展望”部分公布上述“綱要”的。該綱要提出,中石化將努力保持國內原油產量穩步增長,推進天然氣產量大幅提高;進一步完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環渤海灣三個煉化一體化企業集群,力爭成品油和石化產品的市場供應率穩中有升。爭取到2011年,境內油氣當量產量達到5500萬噸;原油加工量達到2.02億噸,乙烯生產能力達到930萬噸/年,成品油經營量達到1.35億噸。
中石化半年報分析認為,下半年,國家將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國民經濟運行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高于上半年平均水平,將窄幅震蕩,國內成品油需求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升態勢,化工產品市場需求繼續呈現回暖勢頭,國內乙烯產能將出現大幅增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