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8-24 記者:楊希偉 梁鵬 張洪河 李興文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鑒于國內光伏產業產能巨大、多數企業目前陷入困境,而部分龍頭企業相繼突破相關核心技術正努力實現產業化規;型I行業突圍,專家建議,國家應加快啟動國內市場,引領光伏企業發展與產業壯大。 記者近日在全國一些光伏企業調查時發現,目前無錫尚德等主流光伏廠商已將光伏發電成本降低到1.5元/度,浙江正泰太陽能公司的薄膜光伏發電成本降到每度1.1元到1.3元,且高效薄膜太陽能量產成本可以在0.5至0.7元左右,河北英利更是有望在明年將發電成本降至每度電1元錢。國內光伏產業技術經濟性的持續重大改進,決定了光伏產業發展已進入到了可較大規模示范推廣的階段。 “這個判斷是國家如何定位光伏產業以及國家應采取什么樣的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基本前提。”浙江正泰太陽能公司總經理楊立友、茂迪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振勇等光伏專家認為,盡管國內多數光伏企業目前陷入了困境,但絕不能因噎廢食,錯失加快發展光伏產業的良機。與此同時,歐美日等國都在強力推動光伏研發并寄希望于在新能源技術和產業上謀求全球領先,我們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來認識和發展光伏產業。 楊立友認為,應積極借鑒歐洲成熟太陽能市場的經驗來制定以下幾方面政策:推出按區域、應用不同而有所區別的太陽能上網電價政策;使太陽能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在8%至12%左右,形成一定市場機制;新增太陽能電站的電價逐年遞減;引導銀行對太陽能電站項目大力投資,使銀行債務融資可解決85%以上的項目所需資金;制定全國性的太陽能發電并網政策,徹底解決并網難的問題;可以在電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來解決太陽能上網電價所需的資金;對太陽能電站投資免征增值稅。 無錫尚德公司董事長施正榮說,光伏產業發展過去十幾年的發展主要還是靠政策推動。1994年日本第一個推行太陽能政策,帶動日本企業從1994年到2005年的成本下降了50%,后來歐洲也開始政策推動,又造成了太陽能電池的供不應求。所以說,首先是要有政策的支持,才能有市場,有資金,技術也就有人去研究。國家應從能源戰略高度盡快明確太陽能開發利用地位,通過啟動國內市場來推動技術創新,創造企業升級環境,打造強勢光伏產業。 上網電價問題,是培育和啟動國內市場的關鍵。CSI阿特斯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認為,國家應盡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法》的核心條款“上網電價法”。他介紹說,用政策來啟動市場最成功的是德國,在《上網電價法》拉動下,德國的光伏市場成為世界最大、發展最快的市場,光伏市場的年安裝量已經連續三年為世界之首。雖然德國的法定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已從2004年的每度電54歐分降到了2009年的29歐分,但德國光伏市場依然保持了良好發展的勢頭,通過用政策啟動市場,然后逐步減少政策支持,達到了最終使可再生能源直接進入市場競爭的立法初衷,目前歐洲大部分國家都實施了“上網電價法”,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所采取的啟動光伏市場中最有效、最科學的舉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