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8-19 杜江玲 李鵬翔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連日來,從東北財經大學“史上最牛論文抄襲事件”到華中師范大學的“更牛論文抄襲事件”,從“標注受科研基金資助的論文被指抄襲事件”再到遼寧大學副校長被指抄襲事件,高校和學術界不斷上演著論文抄襲事件曝光丑劇。
5月底網上就曝出“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事件。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的一篇題為《山東省FEEEP協調度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與南京財經大學2006年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江蘇省FEEEP協調度研究》整體框架完全一樣,除把江蘇兩字替換成山東,把江蘇的統計數據換成山東的外,從摘要到目錄,到文獻綜述,再到正文分析幾乎完全一樣。
此事件剛剛平息,華中師范大學又爆出一起更加驚人的論文抄襲事件,一篇署名為胡春林的碩士論文與廣西大學的一篇碩士論文高度雷同,除“致謝”內容不同外,標題、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注釋、參考文獻一字不差……此事被網友們戲稱為:論文抄襲“沒有最牛,只有更牛”。
當網友們還在議論“最牛”和“更牛”論文時,媒體又曝出“標注受科研基金資助的論文被指抄襲”。發表在《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第6期上的《中國股市價值策略實證分析》,標注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被指幾乎原文抄襲了2005年第6期《世界經濟文匯》雜志上刊發的《中國股市價值策略實證研究》一文。兩篇論文除了標題,內容高度雷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網上又曝出遼寧大學副校長被指論文抄襲事件。《哲學研究》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陸杰榮、楊倫”的文章《何謂“理論”?》,其中第一署名陸杰榮是遼寧大學副校長,第二署名楊倫是北師大在讀博士。涉嫌抄襲自云南大學講師多年前的一篇講稿《什么是理論?》。目前,文章抄襲一事已被確認基本屬實。但遼寧大學方面表示,抄襲系楊倫一人所為,陸杰榮署名僅為幫助學生的論文得以發表,非直接責任人。事件的有關細節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對于不斷地升級的論文抄襲事件,網友調侃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個比一個長見識”“論文抄襲登峰造極”、“也許超牛的升級版本還在后面”、“只有更牛的抄襲出現,前面的抄襲才能被掩蓋過去”……
據了解,最牛和更牛論文的抄襲者均被取消學位。學校并未對指導老師出臺任何處理意見。很多網友評價,這兩個大學對學術造假的處罰更像上是一劑安慰劑,而對于民眾和廣大網友來說則是一針“麻醉劑”。
江西網網友評論指出,是大學的“論文情結”謀殺了學術研究。概括起來就是“做研究=寫論文”、“論文多=水平高”、“論文發表期刊檔次高=水平更高”、“論文多、檔次高=杰出學者、院士”、“論文多、檔次高=辦學業績”。根據以上等式,幾乎所有高校,都將論文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指標、培養學生的重要環節。而且,在高校、科研機構之外,還有更多的機構、部門,加入用論文來評價“學術能力”、辦學水平的行列,包括中小學,以至幼兒園。寫高水平理論文章與當好幼兒教師,有何關系呢?
針對屢禁不止的學術抄襲事件,武漢某高校研究生曾同學建議,教育部應該在全國高校開設“學術修養道德課”,將增強學生的道德恥辱感和貫徹落實學術研究的制度規章作為課程的核心內容和目標。只有在觀念上、心理上覺得抄襲論文是一件恥辱的事件,行動上才不會越軌。什么時候每個人能像康德那樣把“心中的道德律”作為為人處世的準則,或許才可以避免論文抄襲。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校長趙作斌表示,要抓論文的質量,關鍵還在于教師。如果教師對學生論文不聞不問,就是“誤人子弟”。在中南分校,發現學生論文抄襲,指導教師也將受到處罰。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負責研究生工作的陳副院長表示,學院要強化對教師的要求,一旦學生和自己涉及抄襲,白紙黑字、“鐵證如山”,教師要有“對文字的恐懼感”。
目前,防論文抄襲檢測軟件系統已經在不少高校應用。但也有網友指出,科技手段只是輔助作用,關鍵還是強化碩士生、博士生導師把關,對學生論文進行全程督察、過程管理,將抄襲消滅于萌芽狀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