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貴陽電
在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影響下,貴州省一批交通、水利、電力等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密集上馬,貴州省紀檢監察和發改委等部門采取措施,嚴查重點工程招投標“走樣”現象,加大項目監管力度。
招投標是現在世界通用的、比較成熟的工程項目發包方式,是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一種有效手段。今年貴州省發改委、建設廳、交通廳、水利廳等組成聯合調研組,對全省工程建設招投標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調查顯示,招標投標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一些業主單位出于各種目的操縱招標,有的將應當公開招標的項目實行邀請招標、甚至搞虛假招標或不招標;有的將項目化整為零,肢解發包,逃避監管。一些投標人惡意串標、圍標,通過行賄手段,謀取中標;或非法掛靠,以多個投標人的名義進行投標;有的在中標后,擅自轉包或違法分包,導致“一流隊伍中標、二流隊伍進場、三流隊伍施工”,嚴重影響工程建設質量和建設工期。
此外,調查顯示,仍有一些領導干部利用職權或職務上的影響,采取打招呼、授意、暗示等方式,干預和插手招標投標活動。一些招標代理機構為追逐經濟利益,無原則迎合招標人需求,幫助招標人肢解工程、規避招標,甚至組織串標、圍標。監督主體缺位仍未得到較好解決,有的職能部門既對本行業的招標投標工作進行管理,又對具體招標投標事項實施監督,有的甚至還是招標投標工作的具體實施人,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沒有形成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容易導致腐敗行為的發生。
為解決重大項目招投標走樣現象,貴州省今年建立全省招標投標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由省發改委牽頭,經貿委、財政廳、建設廳、交通廳、水利廳、監察廳等十余個部門參加,通過召開例會等方式,集中研究解決招投標行政監督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隨時整改,促進全省招投標活動的有序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