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7-17 本報記者:方燁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近兩個月來對中國經濟已經止跌企穩的判斷在7月16日獲得證實。當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1%,二季度增長7.9%。自此,我國自2007年二季度開始的GDP增長率季級下滑的態勢得到改變。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回升。李曉超說,隨著國家一攬子宏觀調控計劃的貫徹落實,我國經濟在不斷向好的方向運行,積極因素不斷增多,總體形勢企穩向好,突出表現為“四個一”。
“一個回升”,即生產增速穩步回升。今年二季度GDP增長速度比一季度加快了1.8個百分點。同時,從工業生產看,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長3.8%,3月份增長8.3%,4月份雖有所回落,但5月份又繼續回升,增長8.9%,到6月份,增長4.7%。而且在工業行業中,60%以上的行業生產增長加快,在工業產品中近60%的產品生產在加快。
“一個加快”,國內需求增長加快。李曉超說,擴大內需是經濟企穩回升的動力和抓手。今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5%,比一季度加快4.7個百分點,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而且內需增長中有兩個較為突出的亮點,即商品房銷售增長明顯,汽車銷售增長較快,分別增長31.7%和17.7%。
“一個推進”,指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一是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進一步得到加強;二是裝備工業較快回升,上半年裝備工業同比增長6.7%,比一季度加快3個百分點;三是區域發展協調性有所增強,中西部地區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長都明顯加快。
“一個改善”,民生繼續得到改善。這包括:就業基本穩定;居民收入增長平穩;社會保障支出進一步增加。上半年在財政收入壓力較大的形勢下,財政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的支出同比增長29.2%,中央財政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貼支出分別增長49.9%和140%以上。
對于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二季度經濟數據,專家普遍表示樂觀。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董先安認為,中國經濟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對應的環比折年率達到17.5%,增長勢頭之強勁,甚至超過樂觀者的預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走出一個典型的內需驅動的“V”型復蘇,中短期不會逆轉。2009年、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全靠內需驅動。中國實現高增長低通脹年內毫無問題。中長期中國經濟走向過熱與惡性通脹的風險尚在可控范圍之內,明年更可能出現高增長與溫和通脹的格局。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分析,經濟恢復的步伐超出市場的預期,主要還是投資的拉動。消費也出現企穩跡象,順差雖然大幅下降,但是進口的回升。目前中國在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和行業去存貨化的雙重拉動下,內需快速啟動。工業增加值彈起來的幅度超過預期。但私人部門投資的全面恢復尚需時日,需要培養和繼續觀察。目前可以看到出口和房地產的逐步恢復,這是大規模信貸支持,提高私人企業信貸可得性,降低融資成本,以及其他支持政策的聯合作用下出現的結果。同時,環保、新能源、交通運輸等部門也能看到私人部門投資熱情恢復的跡象。
高善文說,如果未來隨之財政刺激計劃逐步落實和減弱,私人部門投資能夠全面啟動并復蘇,將會實現政府預期的“乾坤大挪移”式的全面經濟復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