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6-17 本報記者:龔雯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自H1N1甲型流感5月份在我國的不斷傳播,醫藥行業相關產業鏈中就不斷涌現出疫苗、診斷試劑盒、達菲中間體等新的科研成果。業內人士認為,結合國家對生物產業促進政策的出臺,將催生出較多相關產業鏈的主題投資機會。
從6月份以來,國內多家與H1N1甲型流感相關產業鏈的生物醫藥企業開始不斷出現新的進展。其中,海正藥業2日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復,成為國家達菲中間體的戰略儲備商;3日,華蘭生物以國內首家從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實驗室取得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產用毒株并啟動了疫苗研發。而作為國內惟一具備大流行流感疫苗生產資質的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也于8日拿到了來自美國CDC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產用毒株。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藥品注冊司生物制品處處長尹章紅日前就此表示,我國目前共有11家季節性流感疫苗生產企業,估計在近期所有申請索要這一毒株的國內企業都將獲得相應的毒株。同時,他還表示,若我國11家流感疫苗生產企業全部投入生產,首批產量可達300萬劑,年產能可達3.6億劑。
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理范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疫苗的生產周期是40天至45天,公司應該很快就會取得階段性成果,使疫苗能盡快問世。”但渤海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馬霏霏認為,由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產工作還處在研制階段,尤其是華蘭生物的大流行流感疫苗目前仍在二期臨床階段,因此,生產疫苗短期能否為公司的業績帶來實質性利好,目前還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除了生物制藥企業傳出利好消息,國家也從政策上對生物制藥產業進行了扶持和推動。5月13日,國務院討論并原則性通過《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促使14日滬深兩市醫藥板塊出現集體走強,上漲1.34%。隨后,國務院于6月5日印發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雖然5日醫藥板塊并未出現類似于14日的大幅上漲,但也實現了板塊48.1億元的資金凈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指出要支持生物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其中包括: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生物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鼓勵符合條件的生物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籌資。對此,李秋實指出,目前全球風險投資基金都看好中國的生物制藥產業,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醫藥行業成長具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醫療市場本身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隨著全球VC和PE在生物制藥產業的活躍,創業板的推出、IPO重啟,將有越來越多的優質生物制藥企業不斷涌現。
據悉,我國2008年就有近8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額被注入中國生物醫藥領域。其中,1月份中國諾康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HBM生物基金首先成功完成了諾康集團1700萬美元的海外融資,實現了國際基金資本與國內產業資本的結合。隨后又有6筆投資注入了我國生物醫藥領域,其中最大一筆是4月份美國生命科學風險資本公司BayCityCapital及德同資本共同向凱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的2100萬美元風投資金。
對此,多位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有國家層面對生物醫藥行業的資金支持,隨著此次《政策》的出臺,預計將有更多的民間資本和海外投資會涌進生物行業。相應的,對于擁有強大研發實力的生物醫藥龍頭企業,特別是擁有一些重大創新藥物的企業,將會首先受惠于《政策》對生物產業的支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