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針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尖銳,我國積極轉變“兩高一資”的傳統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更加注重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加快實現“綠色轉身”,但離真正實現“低能耗、低污染”的綠色發展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綠色投資估計達到38%左右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深化蔓延之際,很多國家也紛紛把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克服國際金融危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戰略舉措。
6月8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的首屆全球綠色經濟峰會上,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說,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我國及時調整了宏觀經濟發展戰略,更加注重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落實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進一步推進綠色經濟發展。
“在去年推出的四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直接用于環境和生態保護建設的資金就有2100億元。”張力軍說。
事實上,如果考慮到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結構和技術、災后恢復重建等方面投資中用于環境保護的投資或對環境保護有間接推動作用的投資,我國綠色投資為數可觀,按照國外機構估計可能會達到38%左右。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加速向綠色轉向,導向都是向綠色經濟來傾斜的。”出席首屆全球綠色峰會的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說,當前中國正在實施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這一經濟刺激計劃加大了資金向綠色經濟相關行業的投入傾斜力度,整個審批體制已經完全是向綠色經濟轉向,提高項目審批的環保門檻,要求項目必須是節能環保和高效的,否則不會予以批準,同時鼓勵開發新能源、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等,因此對中國的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前景保持樂觀。
世界著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在北京發布的題為《中國的綠色革命》的報告認為,在過去15年里,中國已經將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4.9%,如果按照這個路徑走下去,那么在2030年前,石油進口最多減少30%—40%,煤炭需求減少40%,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少50%,有潛力在未來20年構建“綠色經濟”。
“在推進《京都議定書》的實施方面,中國無疑也是一個先鋒。”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別主任南書畢(SubinayNandy)說,中國近年來積極將經濟發展和“綠色”聯系在一起,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有多個領域在全球扮演著“領先者”角色。例如在清潔發展機制方面,已成為最大的清潔經濟發展的主辦國,在全球4869個清潔經濟發展機制的城市中,中國占到2023個“這在全世界是當之無愧的領先者。”
作為全球領先的風電解決方案供應商,維斯塔斯擁有23%的全球市場份額。維斯塔斯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安信誠(LarsAndreAndersen)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并推動高科技綠色產業發展,維斯塔斯在中國短短幾年快速發展中就是很好的例證。2006年維斯塔斯在中國只是一家有60名員工的小公司,而到2009年底維斯塔斯招聘的員工將超過3000人,投資超過27億人民幣,中國已成為維斯塔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一些參加峰會的中外人士認為,近年來中國在包括電動汽車和太陽能等技術創新領域的平穩進步,都使中國在綠色技術領域成為新興的全球領先國家,未來的20年中國有可能站在全球“綠色革命”的最前沿。
新型綠色產業培育力度不足
“中國政府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的決心堅定不移。”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說,但今后的道路還很漫長,調整不合理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美國《商業周刊》中文版編輯總監李茸說,隨著環境污染事件的曝光、環保意識的形成,中國在發展綠色經濟方面已經開始“覺醒”“非常明確地認識到必須開始行動了”,并表現出了相當的領導力和堅持,但尚處于起步階段。
首屆全球綠色峰會上,中外有關人士認為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在推動綠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走綠色發展之路,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力量不容忽視。
全球領先的特殊化學品公司朗盛集團亞太區無機顏料業務部總裁兼朗盛上海顏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文廣(WolfgangOehlert)說,中國有大量的私營企業和小型企業,目前發展還比較吃力,很多在盈利方面都成問題,根本無暇顧忌環保,這是一個主要問題。“中國民營和中小企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角色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在綠色經濟發展方面其力量絕對不容忽視。”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的氣候變化特別顧問、氣候組織全球政策官員馬克·肯貝爾說,要讓民營和中小企業真正投入環保,政府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需要扮演,建議出臺更多的扶植民營和中小企業的政策,加大金融體系以及資本市場對環保、新能源產業的支持力度,將信貸資源向環保的企業、環保的項目傾斜。只有通過一系列的鼓勵支持政策,發動這部分企業的投資,中國才有真正可能發動全社會力量實現綠色經濟之路。
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尚在觸底的過程中,需特別警惕發展重蹈覆轍。美國陶氏化學公司新興經濟體區域高級副總裁吉姆·麥克伊維尼(JimMcllvenny)特別提醒說,在金融危機帶來經濟增長減緩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業受資金短缺和增長壓力影響可能忽視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需引起注意和重視,絕不能再走過去的短視發展老路。而應該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徑,否則有可能把之前的成果抹殺掉。
此外,一些與會代表認為,盡管我國綠色發展的戰略體系是先進的,但有關行動和措施的出發點和目標還停留在解決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等初級發展階段面臨的基本問題上,新型綠色產業培育力度不足,建議以應對金融危機為機遇推動綠色投資,在著力解決“兩高一資”問題同時,著力加快培育和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再生能源產業和環保產業,推動投資轉向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節能建筑、有機農業等“綠色經濟”領域。
中國去年拒批156個總投資4737億元的“兩高一資”項目
2008年國家環境保護部對總投資4737億元的156個“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的“兩高一資”項目不予受理、審批或暫緩審批。
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說,2008年我國提高了電力、鋼鐵和石化等13個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條件,對不符合環境容量的要求、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一律不批。2008年環境保護部對總投資4737億元的156個“兩高一資”項目不予受理、審批或暫緩審批,同時對環境問題突出,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之后的地區和企業實行了區域限批,暫停該地區和企業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工業建設項目的環保審批。
據了解,與2005年相比,2008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10.08%,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了8.95%。今年一季度,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降幅提高0.27個百分點。
(劉元旭張澤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