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北京西五環邊上的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院區是石景山地區惟一一家非營利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但78歲患者陳女士的兒子李先生對記者說:“這家醫院不僅醫藥費是一筆糊涂賬,還有醫護人員多開藥、亂開藥,甚至通過電腦系統暗箱操作讓患者買單。”
住院費用清單不清
4月16日,78歲的陳女士感覺雙手有點麻木,來到該醫院治療。在經過一系列檢查及一周輸液治療后,23日病情大為好轉,但因血糖較高,門診醫生建議收入院,進行胰島素強化治療。 4月25日,按醫生要求,陳女士住進北京朝陽醫院內分泌科病房治療糖尿病,直到5月4日辦理出院手續,期間9天,沒有收到一張醫藥費清單。當陳女士的兒子李先生向值班護士提出要看看每天的醫藥費清單時,護士表示可以給李先生打印一份,但現在電腦正用著,可以先到一樓結算處結賬,回來后再取。可李先生在結完總計8298.43元的賬單后再上樓索要每日清單時護士卻說:“不能打印了,總費用一旦結清,護辦的電腦就打印不出每日清單了。” 在結賬后出具的“總費用清單”上,不僅匯總了每天的藥費、治療費、化驗費等各項費用,連住院期間用藥和出院帶藥的費用也混雜在一起,讓李先生一頭霧水。 記者走訪了住院大樓里的數十名患者,發現都未收到過每日清單,而且均對自己每天用藥及治療費用說不清楚。住在呼吸科病區的患者康女士說:“我住朝陽醫院已經一個多月了,只收到過催款單,從沒收到過每日清單。” 2004年5月和2006年8月,衛生部兩次強調醫院應嚴格執行住院病人費用每日清單制度,將藥品、醫用耗材和醫療服務的名稱、數量、單價、金額等告知病人或家屬。病人出院時,醫療機構提供詳細的總費用清單。 朝陽醫院為什么不提供每日清單呢?醫務處處長邱繁榮對記者解釋道:“我們的確沒有主動提供每日清單,一方面可以節約用紙,另外,患者可以通過一樓門診大廳的電腦自己查詢,也可以主動向護士站索取。”可記者兩次造訪門診大廳電腦時電腦都處于關機狀態,同時,邱繁榮也承認,主動索取每日清單的患者寥寥無幾。
多開藥、亂開藥
李先生告訴記者,這家醫院除了不主動提供每日清單,還存在醫護人員多開藥、亂開藥,暗箱操作坑騙患者的情況。 5月3日,即陳女士出院的前一天,李先生曾找到其主管醫生李海輝,明確提出希望在母親出院時少開點口服藥(可按醫囑處方到藥店去買),多開些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李海輝滿口答應。 5月4日上午,當李先生辦理出院手續時,內分泌科值班護士拿出了兩個藥筐,有昊暢、來適可、怡神保等總計13種20多盒藥,卻唯獨沒有李先生要求多開點的胰島素(優泌林注射液)。 讓人吃驚的事在后面。當李先生將出院醫囑處方與拿到手里的13種藥一一查對時,發現有兩種藥吉法酯片和血塞通輕膠囊在醫囑處方上并沒有寫,而費用清單卻顯示李先生已將這兩種醫生處方里沒開的藥都付了賬。對此,李護士答復說:“陳女士是自費患者,開藥不受限制,所以就多開了一些。” 醫囑處方里沒有的藥是如何賣到患者手中的呢?難道朝陽醫院的護士有權寫處方開藥嗎?賀護士長回答:“不可能。”在李先生的追問下,李海輝最終說出實情,她在電腦里還開有另一個處方,而這臺電腦是與藥房和結賬處的電腦聯網的。 邱繁榮向記者承認,醫院在一些管理細節上的確存在漏洞。醫院電腦系統都是聯網的,可醫生開具處方時則是可以在自己沒有聯網的電腦上進行編輯的。
過度診療患者買單
4月16日,陳女士在門診治療時,曾做過總計41項檢驗,并按照醫囑做了心電圖、腦CT等一系列檢查。可住院費用清單顯示,門診所做的多項檢驗——比如總蛋白、血蛋白、尿素氮、鉀、鈉、氯、鈣、二氧化碳等項目,住院后又被查驗了一遍。特別是腦CT,從門診到住院,陳女士前后做了兩次。在全國許多地方已推行同城互認的背景下,北京朝陽醫院為何在本院部門之間(住院部與門診)還存在重復檢查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高珊表示:“雖然檢查項目一樣,可兩次檢查時間已經相隔了一周,患者各項指標都有變化的可能,所以再檢查一次是十分必要的。” 李海輝醫生也解釋道:“患者4月27日上廁所時摔傷了額頭,我們擔心腦顱受傷,就安排了一次腦CT,并相應做了一些必要的檢查和治療。” 4月27日,陳女士上廁所時因廁內地滑而摔倒,導致右眼眉弓裂傷,轉至眼科會診并縫合傷口,直到5月4日傷愈拆線,此間進行了破傷風、靜脈注射抗生素及其他大量檢查治療,并最終將治療費用全部計入患者賬單。經過李先生的交涉,醫院表示由保險公司來賠付摔傷所產生的費用。邱繁榮誠懇地對記者說:“說我們完全沒有問題是不真實的,在管理細節上的確需要完善。我們一定解決問題,提升工作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