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五屆世界水資源論壇上,與會者一致認為,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可能導致水資源短缺狀況進一步惡化,這對如何有效利用水資源是一個巨大挑戰。 作為世界三大礦泉水水源地之一,我國吉林長白山區近年來天然礦泉水產業發展迅速,市場前景廣闊。但同時盲目開發、品牌缺失等不利因素,制約了它進一步發展壯大。有專家認為,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反而有助于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有序開發,做大做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潛在價值一年1000億元
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但2008年長白山礦泉水產業獲得大豐收。以長白山礦泉水為主導的吉林省瓶裝水產量達到229萬噸,同比增長114.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90多個百分點,從2007年的全國第8位躍升到第二位。在全國瓶裝水產業中,吉林省的產量增量占全國瓶裝水總增量的23%以上。 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儲量豐富,類型多樣,自然環境優越。在已探明并通過技術鑒定的180多處礦泉水水源地中,允許開采量在年產10萬噸以上的礦泉水生產基地就有47家。由于水源地均處人煙稀少、無污染的原生態環境,長白山天然礦泉水不僅包含偏硅酸型、鍶型以及偏硅酸鍶等復合型礦泉水,又有含二氧化碳、鋰、鍶、偏硅酸等幾種成分同時達到飲用標準的稀有類型礦泉水。 早在2001年,這里就建立了全國首個省級礦泉水保護區——長白山天然礦泉水靖宇水源保護區。2005年經歐洲權威機構監測,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符合世界上最嚴格的歐盟和德國礦泉水標準。 借助儲量豐富的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吉林省近幾年天然礦泉水產業發展迅速,規模逐年擴大。目前吉林省的礦泉水企業已經超過60家,礦泉水年產量近100萬噸,每年創造價值達到十幾億元。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泉陽泉飲品有限公司、娃哈哈集團吉林有限公司、農夫山泉吉林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企業開發格局,并打造出“泉陽泉”等中國名牌。 同時,吉林省還與韓國NAPIA、臺灣康師傅、吳太集團、亞洲富恒等著名國內外企業聯手,推動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走出國門。 據推算,到2010年,我國飲用天然礦泉水消費總量將達到每年1100萬噸,市場前景巨大。吉林省國土資源廳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對長白山區域內的天然礦泉水資源進行了勘查、鑒定和評價,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理論推算,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的潛在價值保守估計為每年1000億元。
好水開發面臨瓶頸
然而,前景廣闊的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產業當前卻面臨不少難題。據國土資源部歷年來對礦泉水水源水質統一檢測結果顯示,長白山礦泉水水源地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以長白山腳下的“中國長白山靖宇礦泉城”靖宇縣為例,由于不少村屯位于礦泉點上游,居民生活垃圾、養殖排泄物很容易直接污染水源,他們日常耕作過程中使用的農藥和化肥也容易形成地表滲透,造成地下水污染,而且這種污染短期內很難治理。 盡管整體移民搬遷有利于改變這一現狀,但由于當地縣區地方財政一般比較困難,搬遷資金落實難度大,搬遷效果不理想。目前靖宇天然礦泉水水源保護區內仍有村屯尚未搬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保護與開發的整體發展步伐。 不利因素還來自林木采伐。目前長白山天然礦泉水保護區內的大面積采伐林木,也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天然礦泉水的水質、水量。由于礦泉水保護區內植被豐富,一般也是森工企業施工區,長期大面積采伐致使森林植被恢復十分困難,天然礦泉水資源保護難度加大。 “水源就是礦泉水產業的命脈,天然礦泉水的形成期一般在三千年以上,一旦被破壞將無法實現永續利用。像靖白公路南側等地的過度采伐,現在已經導致個別河流干涸,保護區內植被涵水能力不斷下降,不利于天然礦泉水的循環生產。”白山市國土資源局孫亞男說。 不少專家表示,長期以來還存在一個“老大難”問題,就是長白山天然礦泉水存在因企業眾多、品牌雜亂帶來的質量良莠不齊,缺乏核心競爭力。對外招商引資的同時,天然礦泉水的開發卻沒有做到統籌規劃,沒能依靠長白山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生態資源特點進行市場運作,導致產品缺乏針對性。 據了解,當前吉林省內60多家礦泉水企業中大多數是年產數萬噸的小型企業,通常以瓶裝礦泉水生產為主,市場占有率低,產品開發單一,實際生產量達不到其設計生產能力。盡管近年來部分企業爭上了桶裝礦泉水生產線,但仍缺乏深層次開發產品的能力,無法充分實現天然礦泉水資源應有的經濟效益。 在記者走訪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比較突出,那就是礦泉水資源的勘察、檢測、鑒定等科研技術落后,專業人才過少,檢測設備缺乏,對開發過程中造成的資源損耗和環境評估無法進行。業內專家表示,按照當前的地質勘察條件,保護區已經很難對含鋅、含碘、含鋰等特殊稀有類型的礦泉水進行專項勘察,制約了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延伸。
危機中尋機謀發展
“移民搬遷是當前保護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的有效途徑,在當前移民搬遷推進緩慢的情況下不妨設立保護項目和專項資金。同時在保護區內停止一切采伐、嚴禁私開用地等破壞植被的行為,這樣也能避免因為林權歸屬造成的企業入駐保護區時遭遇征地難題。”孫亞男說。 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不少礦泉水企業嘗到了苦頭,但也有部分企業從中感受到品牌戰略的好處。早在2004年就成立的“吉林礦泉水企業戰略聯盟”,在這場危機中從容應對,旗下的泉陽泉等企業均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吉林省白山市發改委的宋云春說:“當前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由于長白山地跨延邊、通化等行政區域,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的系統性被行政區域性分割,造成了天然礦泉水產業發展不平衡。資源無法整合,財力難以集中,管理得不到統一,直接影響到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的整體開發和長白山品牌的市場傳達。” 對此宋云春建議,相關部門應建立一個專門的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開發管理機構,對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進行統一保護、統一推介、統一開發。同時打造礦泉水基地,整合資源,提高長白山礦泉水的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