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吳江經濟已不再冷如三九天,我們屋外的柳樹正在抽芽,雖不排除可能會有幾場寒流,但春意已現。”吳江市委書記徐明如是感言當前的經濟運行。 自2月以來,江蘇省吳江市的工業用電量、企業開工率穩步回升,吳江經濟已初顯從金融危機中復蘇的跡象。
春天的氣息
吳江地處蘇浙滬兩省一市交匯的長三角中心腹地,是江蘇的“南大門”。2006年以來,作為縣級市的吳江已連續三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前十名。 數據顯示,2月16日開始,吳江的工業用電已經跟去年同期持平,而且一直延續到現在,甚至有幾天還高于去年同期。此外,吳江市現有企業中,開工率也達到99%左右。 “進料加工、來料加工在吳江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2月份以來,吳江的進口情況已明顯好轉,下一步,產品出口肯定也會隨之增加。”吳江市經貿委工業經濟運行科科長吳海峰介紹。 桃源鎮是吳江市服裝生產的集中地,以生產中低檔女式外貿襯衫為主。今年,這個鎮的服裝生產企業已進入滿負荷運轉,2月以來工業用電量比去年同期增長7%。 “金融危機下,國外消費者收入減少,但衣服總要穿的。現在利潤是減薄了,但企業的產量卻不斷加大。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讓利潤搶市場’的好機遇。”桃源鎮一服裝企業的負責人介紹。 亨通集團是全國光電纜行業的龍頭企業,集團員工當下正因訂單任務緊張而加班加點。“真沒想到訂單有這么多。”該集團總監王愛民介紹說,手機3G牌照發放、電信運營巨頭重組、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等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企業的“公仆”
面對金融危機,吳江經濟在去年下半年受到了多年未遇的考驗,企業經營環境嚴峻,個別企業運行難以為繼。 “做好企業的‘公仆’,以優質服務化解矛盾,堅定企業發展的信心。”吳江市委、市政府在金融危機中打出了服務牌。 圍繞保增長,吳江市集中開展了25個綜合性課題調研。吳江市委書記徐明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不可能有周到細致的服務。只有掌握行業、企業的普遍性困難,政府才能形成如何服務的正確思路。” 調研后,20個有關促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意見及時研究出臺;市人民銀行、經貿委、財政局等10多個部門紛紛細化操作實施辦法;市行政服務中心實行周六正常服務,使吳江成為江蘇省項目審批環節最少、工作效率最高的行政服務地區之一。 吳江市55個部門的主要領導在當地電視臺、報紙、電臺等媒體公開承諾,明確各自在“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發展”上的具體措施。 徐明說:“面對金融危機,從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很多發展政策,企業要弄明白,很難。政府應該樹立服務至上理念,先消化,吃透后再介紹給企業,和企業攜手“破題’。”
嚴冬的暖風
金融危機下,吳江市委、市政府的“主動出擊、服務為先”如陣陣暖風,給當地企業發展吹融了積雪。 降成本。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沒有省級以上文件規定的項目一律暫停收取,應當收費的,一律按下限收取;職工工傷保險用人單位征繳費率暫降近0.5個百分點,職工享受工傷保險的待遇不變;行政執法以教育為主,必須處罰的一般取下限。 促貸款。召開銀企合作座談會,不讓企業因一時資金短缺走入絕境。出資1億元,設立再擔保政府專項資金,鼓勵擔保公司助力中小企業貸款。今年1月以來,吳江市新增貸款已超過去年的貸款總額。 重科技。每年從財政拿出4000萬元作為科技創新獎勵基金,重獎科技創新突出和專利申報成績顯著的企業。從融資、審批等多方面入手,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技改力度,引進國內外先進裝備和技術。 “企業渡過危機,更多在自身的有力建設,但也離不開吳江市以多項扶持措施營造的良好經營環境。市委、市政府與我們合心同力挑戰危機的氛圍暖了大家的心。”一位企業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