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 “我最頭疼的就是大件生活垃圾問題,我們重慶市巴南區地處城鄉結合部,這一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沒有大件垃圾破碎處理設備,很多大件垃圾由于運力不足等綜合問題被隨意堆放。您看這一片待拆的房屋,我真不知道拆后的垃圾應該怎么樣解決!”重慶市巴南區環境衛生管理處主任廖代鵬一邊指著華溪生活垃圾中轉站對面待拆房屋一邊無奈地說。 記者在重慶多個區采訪發現,對大件垃圾感到頭疼的并不止廖主任一個。大件生活垃圾主要是指體積大、異型且成分復雜的垃圾如廢棄沙發、家具及裝修廢料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舊城改造的推進,大件垃圾如何處理、解決已經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接受采訪的政府人士、企業和專家均表示大件垃圾處理已刻不容緩,亟待國家出臺相關的標準和規范加以明確,并從產業配套政策上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大件垃圾處理迫在眉睫
“我們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就是大件生活垃圾破碎設備問題。”重慶市九龍坡區環境衛生管理處黃慶華副主任說,2005年我們對大件垃圾進行歸口收集后,按照傳統的一般生活垃圾的二次轉運方式,即先壓縮再轉運,結果一些大件垃圾根本無法壓縮,一些勉強能壓縮的壓縮效果也非常差,只能不減容由垃圾車將其運往垃圾填埋場,車輛轉運虧載率極高,消耗和浪費了大量的運輸車輛,人力、油料、運力增加,急需機械破碎后減容運輸。 “有一次,我們家有個沙發需要丟棄,我找了一個運輸工給他50元錢,他都不愿意搬走。”重慶大學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及資源化研究中心主任王里奧說,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居民生活垃圾的構成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其中大件生活垃圾的產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如何處理、解決大件垃圾已經刻不容緩。 王里奧告訴記者,歐美等發達國家對大件生活垃圾主要采取了分類回收利用的管理方式,取得了可觀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我國,由于經濟水平等條件的限制,大件生活垃圾的管理起步緩慢,尚無統一的、有效的管理模式。 重慶市環境衛生管理局科長陳平說,初步測算,重慶全市每年要產生5.3萬噸大件垃圾,占垃圾總量的1.6%。與一些發達地區相比量較少,但矛盾越來越突出,未來會更加尖銳,加強對大件垃圾的管理、處理已經迫在眉睫。 根據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完成的《重慶城市大件生活垃圾安全隱患調查報告》顯示,初步測算,目前重慶市主城區每年將產生廢舊家具2.63萬噸,廢舊電視機13.4萬臺,廢舊冰箱8.6萬臺,廢舊洗衣機8.5萬臺。按照重慶市的城市規劃,未來三年將在主城區完成1100萬平方米危舊房改造,由此會產生大量的大件生活垃圾。初步測算,由此產生的大件生活垃圾總量將達到749.1萬立方米,按容重0.2噸每立方米計算,則總重量將達到149.8萬噸。 “大件垃圾產生量不僅較大,處理設備的需求量也很大。按照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和重慶市環境衛生管理局進行的相關測算,重慶市大件生活垃圾處理設備需求量大概為51臺。”
陳平補充說。 陳平指出,大量大件生活垃圾非法焚燒或者丟棄,已成為現實或潛在的公共環境安全隱患。因為大件生活垃圾成分復雜,往往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及化合物,如果將其任意拆解、丟棄或者焚燒,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未經破碎和壓縮的大件垃圾導致運輸成本增高,同時加大了填埋處理的成本。
大件垃圾處理 經濟、環境效益明顯
記者了解到,和九龍坡區、巴南區等區相比,渝中區是個幸運兒,因為該區在重慶市最先使用上了大件垃圾破碎設備。“這一設備使用后不僅我們的壓力小多了,而且感覺輕松多了。原本為了運送大件垃圾每天都要跑好多趟,但現在一天只需要跑一次、兩次就可以了,不僅解決了運力緊張問題,而且節省了人力、財力。”渝中區王家坡大件垃圾破碎壓縮式中轉站一位工作人員興奮地對記者說。 負責引進這一設備的重慶市渝中區環境衛生管理局設備科原科長周柏橋告訴記者,由于渝中區地處重慶市繁華地帶,大件垃圾如何處理一直都是個頭疼的問題,原始辦法拆解不僅效率低、安全性差,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局領導為此多次開會商討如何解決大件垃圾問題,在進行了多方比較后,決定引進由重慶宏劍高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大件垃圾混合破碎機,因為這一設備與國外設備相比價格便宜了將近1/5,性價比很高,使用后效果也很好。 這種說法記者從渝中區環境衛生管理局出具的《大件垃圾混合破碎機使用情況說明》中找到了佐證。該說明顯示,使用大件垃圾破碎機后每日減少載重噸位20噸、帶拉臂的斯太爾汽車、容積19.8立方米6個車次,增加載重噸位10噸的東風汽車、容積14立方米壓縮車1個車次。使用破碎機后每日轉運大件垃圾總體減容比達到1:15,減容率達到93%,每日節約運力112噸,一年節約運力40320噸,年節省運輸經費336038.4元。其中直接減容的經濟效益每年節省運輸經費268560元,將破碎后的大件垃圾輸運入壓縮箱再次壓縮后,間接減容的經濟效益每年節省運輸經費48038.4元。 黃慶華也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九龍坡區目前每日大件垃圾重量在5噸左右,大件垃圾所需運力為平均每日5個車次,大件垃圾虧載率達到25%。若使用大件垃圾破碎設備后,每日將減少4個車次,每年將減少1460個運輸車次,每日節省燃油86.24升,每年節省燃油31046.4升。每年節省運輸經費近30萬元。 《重慶城市大件生活垃圾安全隱患調查報告》統計顯示,按照目前重慶市大件生活垃圾的產量,平均每年就將多支付運輸成本437萬元,重慶市即將開展的舊城拆遷改造工程所產生的大件垃圾產量,更是需要多支付運輸成本約24878萬元。 該報告還顯示,重慶市大件生活垃圾主要是木材、塑料以及皮革為主的家具類物品,具有很高的熱值,平均熱值在13000kj/kg以上,而目前重慶市生活垃圾的平均熱值也僅為4600kj/kg左右,在進行焚燒處理的時候,往往需要添加天然氣作為輔助燃料。根據熱值關系進行換算,如果將重慶市每年產生的大件生活垃圾用于焚燒,將會節約天然氣438萬立方米,節約天然氣費用899萬元。 不僅有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廖代鵬說,按照有關部門公布的汽車每燃燒一升燃油就向天空排放2.5公斤二氧化碳測算,如果應用大件垃圾破碎設備,僅巴南區垃圾運輸車每日就會少向天空排放二氧化碳160.9公斤,一年少排放二氧化碳57942公斤。 “我十分看好這一設備的市場前景。”亞太環境清潔發展合作組織丁國強理事說,大件垃圾處理蘊含巨大商機,這一產業是朝陽產業,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項目推廣急需突破多重障礙
盡管大件垃圾破碎能夠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家單位也有著使用需求,但記者采訪發現這一設備推廣、應用進展遲緩。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專家表示,大件垃圾處理設備推廣、應用亟待突破相關標準缺失、資金短缺、立項難、產業配套扶持政策匱乏等多重障礙。 記者了解到,資金短缺是制約設備使用的一個重要原因。環境衛生管理處多位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國產設備價格較進口設備便宜近1/5,但一套設備也需要數十萬元,如何解決這筆資金來源,還需要相關部門考慮解決。 與此同時,相關標準缺失也制約了大件垃圾處理設備的推廣。專家指出,國家及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對大件垃圾收集、處理、資源化只有宏觀政策,沒有相應的具體細則和管理辦法,使推廣大件垃圾技術及裝備的市場需求無法顯現。 更為重要的是,產業配套扶持政策匱乏。對此,重慶宏劍高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向紅梅有著深刻感受。她告訴記者,一方面,國家對從事“三廢”資源化的新技術在前期研發中支持力度較弱,得到國家科研經費支持的難度較大。以大件垃圾破碎設備為例,企業前期研發的原材料成本較高。大件垃圾是一種特殊的物料,很難通過市場機制獲取。研發的大件生活垃圾原料都是通過與環衛部門協調,以每車80元至100元的價格購買。 另一方面,由于重慶市城市拆遷量較大,大件垃圾產生量巨增,公司曾向重慶市經委申請國家節能專項資金(每節約1噸標煤,國家補助250元)處理產生的大件生活垃圾,但該立項申請被否決,原因是主體不符合要求,必須由使用單位來申請;與此同時,在產品產業化的過程中,由于不是國家支持的十大裝備業,無法在發改委立項獲得國家的產業資金支持。 對于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陳平說,國外發達國家對于大件生活垃圾主要采取的是“居民申報,定時上門收集”的方式,這一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國家相關部門應考慮建立健全完善有關大件垃圾收集及處理的相關標準及政策。 王里奧認為,應推廣大件垃圾處理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現在國內外已有專用設備可對大件垃圾先進行有效破碎,再進行壓縮,可以有效地解決以往大件垃圾難以單純壓縮處理難題。特別是重慶市已有企業研制出此類設備,并已在渝中區王家坡垃圾站安裝運行,效果很好,且其購置價格僅為國外同等設備的1/5,政府應考慮推廣。 王里奧建議,對自主研發的環保技術項目國家在政策層面上予以傾斜,配套政策也應以經濟上的優惠為主。她說,一方面,大件生活垃圾的處理具有顯著的資源化效益,最終所得的產物如鐵、鋁等是制造新商品的原材料,應鼓勵對這類廢物的科學處理,節約原材料,保護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