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這個川西南的城市近年來經濟發展呈現“井噴”態勢,即使是在金融海嘯等不利因素的波及影響下,其發展仍勢頭不減。在首屆全國州盟首府科學發展交流會上,西昌的科學發展實踐與成果,被與會專家稱贊為“西昌現象”。
經濟井噴:西昌令人刮目相看
總人口65萬的西昌市水能資源富集、礦產資源豐富,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戰略基地;光熱條件優越,是全國糧食大縣、洋蔥之鄉、花木之鄉,所處的安寧河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旅游資源豐富,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馳名中外的航天城;區位優勢明顯,是內陸輻射東南亞的重要通道,是攀西地區中心城市。 2008年,雖然受汶川地震和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但是,西昌市的跨越式發展勢頭不減。當年,全市GDP突破147億元,增速創近年新高;財政總收入突破21億元,實現兩年翻番;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8億元,增長53.02%,實現兩年翻番;固定資產投資突破75億元,增長71.9%。 西昌的“經濟井噴”,來源于其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打造涼山州經濟發展龍頭的實踐。2007年是西昌市的“項目建設年”,實施項目115個。2008年,重大項目的推動前所未有,當年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9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個,總投資535億元。全球五百強企業沃爾瑪、百盛集團、中冶實久入駐西昌。中國水電巨頭中國水電七局、水電八局落戶西昌,建立大型水電設備生產基地。總投資150億元的官地電站、65億元的800KV裕隆換流站正在加緊建設。靜態投資200億元的攀鋼釩鈦基地全面開工。全市工業呈現“一體三翼”發展格局,新鋼業、西昌卷煙廠等56戶規模以上企業成為新型工業化主體,北工業集中區、經久工業集中區、太和釩鈦工業集中區3個百億元級工業集中區成為工業主導龍頭,入駐企業70余戶。釩鈦、有色金屬、食品醫藥、電力能源、現代物流、房地產六大產業集群,呈現出規模聚集、關聯互動、加快發展態勢。
面對金融危機:主動應戰 全力化解
去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以有色、黑色金屬加工企業為主的西昌工業受到巨大沖擊,房地產業、餐飲、娛樂等第三產業和鋼材、水泥等關聯企業也受到嚴重影響。關鍵時刻,西昌市市委、市政府冷靜應對,果斷出手,迅速采取措施,綜合運用產業、投資、稅收、財政、信貸等多種手段進行調控,確保經濟發展的持續高速增長。 新鋼業公司的“起死回生”是一個典型案例。這家年產值近40億元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公司及其關聯企業庫存積壓嚴重,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一度接近停產。“救活新鋼業,幫助其渡過難關,可帶活一個產業鏈。”西昌市市長李俊說。 2008年10月17日,西昌市委書記、市長親自帶隊,跨區域開展大宗礦石價格談判,協調上下游企業抱團過冬,促成鹽源平川鐵礦與西昌新鋼業戰略合作,鐵礦石價格下調30%。10月20日,由西昌市財政擔保,向新鋼業貸款3000萬元,解決流動資金周轉;積極協調鋼材等產品內銷,降低庫存。11月3日,新鋼業恢復滿負荷生產。 11月5日,中央決定四季度增加安排中央投資1000億元,12月提前安排200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1650億元。西昌市反應迅速,目前已爭取到青山機場改建、邛海湖污染綜合整治等項目資金3億元,已到位1180萬元;2009年,西昌市已擬定2000萬元以上重點建設項目87個,總投資562.7億元,預計當年完成投資額121.2億。 12月19日,由西昌市國資公司參股,市財政擔保貸款1000萬元的西昌合力鋅業年產6萬噸電解鋅項目竣工投產。同時,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攀鋼西昌釩鈦綜合利用項目、重鋼太和鐵礦600萬噸/年采選擴能工程、航天水泥低溫余熱發電工程等一批大工程、大項目紛紛上馬,為西昌的未來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科學發展:“西昌現象”的新注解
中央黨校教授王瑞璞在考察西昌時說:“西昌的跨越式發展,本質上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結果。”誠如斯言,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厚積薄發,這樣的實例在西昌有很多。 緊鄰西昌城區的邛海,是四川省第一大淡水湖和西昌旅游業的一塊“金質名片”。2006年,邛海賓館在院內打井時,意外打出了天然氣。此后,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進行的風險勘探顯示,邛海及其周邊地區蘊藏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開發前景廣闊。一時間,國內外多家能源開發及投資公司躍躍欲試。 然而,西昌市委、市政府堅決地否決了這一開發沖動。邛瀘(邛海-瀘山)管理局常務副局長王榮華告訴記者,大規模能源開采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增加財政收入。但是工業開發不可避免地會嚴重破壞邛海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從長遠來看,無異于飲鴆止渴。 眾多國內外大型企業將資金投向西昌,也正是看中其不斷優化的軟、硬發展環境。為打造一流的政務環境,西昌市投資541萬元修建新政務中心,進駐部門38個;深入開展機關行政效能建設活動,大力弘揚“忠誠敬業,智慧創新,務實協調,激情卓越”西昌精神,推進工作堅持“三不三看”:不聽過程、不聽原因、不聽解釋,只看效果、只看數據、只看發展;全市還開展了交通秩序、企業治安、砂石市場、財稅秩序等八大整治行動,進一步優化了發展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