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重慶電
針對近日有媒體關于部分地區家電下鄉產品價格高于最高限價的報道,記者在重慶市走訪調查后暫未發現此類情況,但基層經銷商由于利潤較低、稅費增加而“打主意”的做法卻并不鮮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電業內人士舉例說,某款家電下鄉產品,工廠供給批發商1610元,批發商供給分銷(零售)商1674元,終端零售價根據市場區域不同而不同,在二線城市約賣1780元,三線城市約賣1880元,縣級市場賣1780元到1980元,鄉鎮市場的價格單臺利潤50元到500元的都有。該產品的家電下鄉中標價格為:工廠供給批發商1455元,批發商供給分銷商1515元,終端零售限價全國統一1653元,還可享受13%的財政補貼。從表面數據看,工廠的毛利被降低了,批發環節跟零售環節的毛利潤影響不大,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但實際情況是,批發跟零售環節銷售家電下鄉產品要上繳4%的稅費,而原來80%以上的鄉鎮經銷商都不交稅,近20%的經銷商最多交納定額稅金。現在必須出具正規發票才能領取補貼,利潤空間很小,所以商家推廣家電下鄉的積極性不高,有的網點只以家電下鄉名義宣傳,主要推銷的卻是非家電下鄉產品,農民買不到真正的家電下鄉補貼產品。此外,家電下鄉的名牌產品批發價高,零售價低,價差小,但三線品牌價差相對高一些,經銷商的利潤也就高一些,因此經銷商全力推三線品牌,而不愿賣一線名牌!边@位業內人士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