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泉州晉江陳埭鎮溪邊烏橋頭招工現場,外來工在看招聘信息。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 金融危機背景下,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擁有三萬多家注冊企業的福建省泉州市未出現農民“失業潮”,2008年年底,150余萬農民工穩定就業,新增企業數量3000余家。 記者在當地采訪了解到,絕大多數以內銷為主的品牌企業在2008年實現逆勢增長,新的一年繼續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以這些品牌企業為核心形成的產業集群維持了當地用工市場穩定。據泉州市總工會預計,年初勞動力市場用工缺口在15萬左右。
供需兩旺的勞動力市場
晉江市陳埭鎮烏橋露天勞動力市場人山人海,50多米長的街道上聚集了上千求職者,留在當地過春節的農民工、尋求更高待遇“跳槽”的熟練工、節后來泉務工人員成為求職市場主力軍。 來自湖南懷化的田瑞安在晉江務工已經五年多了,“一直在當地鞋廠做打包、發貨工作,換了好幾個廠了,工資一般在1400元左右。” 田瑞安告訴記者,他希望找到一份月薪1800元左右的工作。“在泉州,熟練工人不愁找不到工作,很多鞋服廠一次招工在千人以上,幫忙拉到熟練工人的老員工還可以從公司拿介紹費,最高時每介紹一個熟練工能拿到500元介紹費。” 求職農民工多,企業用工量也大。不少企業招工人數上千人,鞋帽、服裝、箱包、食品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成為招聘市場主力。 現場招聘的晉江遠通鞋業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肖華剛告訴記者,公司產品全部內銷,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2008年企業銷售收入達到6000多萬元,同比增長30%。他說,今年公司新建占地130畝的新廠,準備新招員工1400多人,擴大生產。 晉江市人才中心負責人莊劍泓告訴記者,開春勞動力市場已登記用工崗位兩萬多個,內銷型企業成為用工市場主力,招工量占到招工市場總量的70%,外銷型企業用工量從往年的占招工市場總量的50%下降到30%;鞋服、箱包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是用工主力,熟練工人、技術工仍是企業青睞的對象,供不應求。
未出現農民工失業潮
泉州市總工會副主席張惠評說:“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泉州未出現企業大規模倒閉、大面積裁員、大批農民工失業提前返鄉等現象。” 根據泉州市總工會、市經貿局、市工商局等部門提供的數據,2008年年底,全市關停、倒閉企業2000余家,倒閉企業數同比增加近400%,而新成立企業5000余家,企業總體數量增加3000余家;外來人口登記197萬,除去24.5萬就學的外來工子女,10余萬以打短工為主的流動就業人員,共有150多萬外來工穩定就業;2008年底,全市未出現農民工失業潮提前返鄉現象,共有40余萬外來工在泉州過春節。 今年2月1日起,泉州當地舉辦多場招聘會都呈現勞動力“供需兩旺”現象,在泉州市東海鎮、清濛經濟開發區、晉江市、石獅市等民營企業集中地,企業招聘廣告隨處可見,熟練工人、普工、技術人員成為企業青睞對象。不少企業招聘負責人表示,2008年,以內銷為主的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大,繁榮的國內市場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空間,隨著勞動力市場上求職人員越來越多,困擾企業多年的招工難問題將得到緩解。 位于泉州東海經濟開發區的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許志華說,公司堅持品牌發展戰略,在全國已有6000個專賣店,今年將新增1000家專賣店,新建的兩個生產基地開始投產。許志華說,隨著生產規模擴大,用工量也增加,今年公司將新招聘2000多名工人,通過老員工介紹等渠道,公司已招到上千名工人。
用工市場穩定的原因分析
張惠評認為,泉州勞動力市場持續穩定的原因有四點: 泉州企業近年來實施的品牌發展戰略優勢顯現。泉州共有70多個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這些馳名商標絕大多數集中在服裝、紡織、箱包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品牌企業大多在國內市場有良好銷售業績,圍繞這些品牌企業形成的產業集群盤活一大批中下游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通過為品牌企業做配套生產、代工,也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 家族型企業為主的閩南企業文化特色。
“愛拼敢贏”是閩南企業家的個性,不少企業家都是從家庭作坊做起,蓋廠房、建公司到集團化經營,企業、企業家和當地鄉土社會已經融為一體,本土企業家在遭遇困境時不會輕易撤資、棄企逃債,企業間“抱團過冬、互相取暖”情況普遍。張惠評告訴記者,2008年泉州出現四起大規模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糾紛都是外商投資企業負責人轉移財產、棄企逃債所致。 中小企業靈活應對金融危機。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主體,泉州中小企業通過外銷轉內銷,開拓國內市場,為當地品牌企業做代工、配套生產等方式較好地解決了生存問題,當地完善的產業集群也為企業“過冬”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海外市場不景氣、訂單減少情況下,一些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出口型企業通過加大自主研發、創新技術、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升級,化解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 福建宏遠集團公司是一家以出口紡織面料為主的企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企業出口減少1600多萬美元,庫存紗線積壓量最多時達到1900噸,兩條生產線停工,400多名工人下崗。2008年11月,由宏遠集團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承擔的“新溶劑法再生竹纖維紡織材料研發”項目取得重大成果,具有獨立知識產權、處于國際領先工藝的再生竹纖維新型紡織面料研制成功。2008年11月,再生竹纖維新型紡織材料在香港舉辦的第二屆亞洲體育用品展上引起220多家海外客戶極大興趣,海外訂單又回來了。 陳蒼松說,今年公司圍繞再生竹纖維新型紡織材料新開了生產線,吸納500多名工人,下崗工人經過培訓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新招聘的100多名工人也全部上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