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2-11 記者:張欽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一收購點等待外銷的馬鈴薯。新華社記者 姜雪城
攝 | 本報訊
1月12日,北京市新發(fā)地農產品批發(fā)市場寧夏固原市“六盤山”馬鈴薯銷售專區(qū)正式啟動。從寧夏西海固地區(qū)運來的第一批700噸馬鈴薯投入市場,正式發(fā)售。按照協議,六盤山馬鈴薯銷售專區(qū)將陸續(xù)收售100多萬噸六盤山馬鈴薯。這標志著固原市六盤山馬鈴薯與全國大市場開始建立穩(wěn)定長期合作關系。 正是為了運輸這700噸馬鈴薯,曾經一籌莫展的回族農民司機馬俊虎才從遙遠的六盤山下趕到首都北京。 馬俊虎是當地一名卡車司機,每年第四季度,他忙于將一車車馬鈴薯運往全國各地。然而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固原市馬鈴薯產業(yè)遭遇滯銷困境,到12月初,外銷量比上年同期減少60%,銷售價格下降30%以上。與往年相比,2008年第四季度馬俊虎少運馬鈴薯近30車次,他和村里的薯農一樣愁眉不展。 馬俊虎的家鄉(xiāng)寧夏固原市位于全國十八個連片貧困地區(qū)——西海固地區(qū),這里干旱少雨,年平均降雨量僅為200毫米左右。受此影響,小麥等夏收作物平均畝產只有三、四百斤。然而,這里污染少,傳毒媒蟲少,耐旱的馬鈴薯生長季節(jié)與雨同季,平均畝產可達800公斤以上。馬鈴薯產業(yè)帶動一方經濟,固原市農民人均種薯一畝半,馬鈴薯淀粉加工、收購運輸等關聯產業(yè)迅速發(fā)展,成為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占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15%左右,有的縣達1/3以上。 然而,金融危機卻造成固原市馬鈴薯外賣難的困局,2008年,馬鈴薯產量達到211萬噸,但外銷不暢,客戶銳減,到12月初,外銷量比上年同期減少60%,加工企業(yè)收購同比減少三分之一,銷售價格下降30%以上。以往走村串戶收購大戶沒了蹤影,各個加工企業(yè)收購點前,排起了幾公里長的車龍。 從去年12月9日開始,農業(yè)部、商務部、鐵道部等部門組織農產品批發(fā)市場負責人和經銷商、運力,積極幫助固原市農民化解外銷難僵局,避免固原市馬鈴薯產業(yè)陷入低迷狀態(tài)。寧夏相關部門也到各地跑市場、促銷售。 固原市副市長李學明說,分析2008年馬鈴薯滯銷困局,原因有二:一是國際金融危機造成整體需求下降,二是周邊馬鈴薯產區(qū)豐產供給增加。但是在中央有關部委和寧夏各級黨政部門的努力下,目前固原市已有10萬噸馬鈴薯外銷各地,滯銷困局基本破解。這說明,雖然金融危機造成馬鈴薯產業(yè)整體困難,但是市場潛力依然存在,只要深挖市場、打造品牌、產銷對接、發(fā)展特色,依然可以在逆境中脫穎而出,贏得市場。 李學明說,2009年,他們將著力把固原市馬鈴薯產業(yè)打造成與眾不同的產業(yè)。目前,固原市正在從四個方面入手開展工作:一是申請六盤山馬鈴薯產地證明商標,加強市場營銷,讓固原市六盤山馬鈴薯在群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打造特有品牌;二是借此次機會鞏固、發(fā)展與全國大型市場的穩(wěn)定長期合作關系,同時根據不同需求,針對目標市場引導農民播種,實現市場對接;三是針對運力不足、外銷困難的問題,積極扶持流通領域的龍頭企業(yè),完善馬鈴薯等農產品的流通渠道。四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業(yè)結構,每年7至9月,南方進入梅雨季節(jié),菜蔬供給有所下降,我們可以據此引導農民調整早熟、中熟、晚熟馬鈴薯種植比例,在梅雨季節(jié)向南方增加供給。 據了解,目前,固原市“六盤山特色優(yōu)勢系列農產品”產地證明商標正在申請注冊之中。在此基礎上,固原市還將申請專門的“六盤山馬鈴薯”產地證明商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