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2-09 本報記者: 王一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新春伊始,來自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一則消息令世人震撼:深圳華為公司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一。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在PCT申請上的優異表現,為中國PCT申請量的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企業正逐步成為我國專利申請的主力軍。 2008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憑借1737件PCT申請,躍居單個公司申請國際PCT專利總量排行榜榜首,比位居第二位的日本松下公司多八件。 不僅僅是華為公司一家,在深圳,有一大批企業重視自主創新,靠知識產權這把利劍,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了有利位置。在傳統行業中,深圳的燕加隆公司依靠木地板鎖扣技術的專利,成功地敲開了美國的市場大門。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2006、2007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位居前十位的國內企業中,深圳均占六席,申請量約占國內前十位專利申請企業申請總量的80%。在深圳市的專利申請中,近年來深圳發明專利前十名企業占全市發明專利申請的70%以上。深圳涌現出一大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示范企業,成為自主創新企業中的航空母艦,帶動了中小企業揚帆遠航,開拓海外市場。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陶凱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深圳市場經濟發育較早,企業的國際化程度較高,知識產權的硝煙戰也最早在深圳點燃。正是由于深圳企業較早遇到了知識產權壁壘,所以企業認識到了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如比亞迪公司在與三洋和索尼公司訴訟后,提出了專利倍增計劃;華為公司更是以知識產權積累為重要競爭手段,加快了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到2008年底,華為公司專利申請量累計已達3.5萬多件,而且絕大部分是發明專利。 深圳市十分重視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的政策導向作用。2008年,深圳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總額達到1.1億多元,為歷年之最。為鼓勵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申請國外專利,深圳市在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加大對國外專利申請的補貼力度,如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取得的專利,每件最高補貼五萬元,在設有專利審批機構的其他國家或地區每件最高補貼三萬元,每件專利申請最多補貼兩個國家或地區,通過PCT途徑提交國際專利的每件補貼一萬元。這樣,一件專利最高可獲補貼11多萬元。在這一政策的鼓勵和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內在動力驅使下,深圳近年來PCT國際專利大幅增長,2008年PCT申請已達到2709件,占全國申請總量的42.62%,連續五年排名全國首位。 對于企業PCT國際專利排名第一,華為公司負責知識產權管理的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PCT只是企業申請國際專利的一種成本相對較低且快捷的方式,若論企業的全球專利申請量,華為公司與世界知名企業如諾基亞、愛立信、索尼等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據了解,PCT申請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最便捷的方式之一。根據國際專利條約,中國申請人只要在中國遞交一份PCT申請,并在申請中指定要取得專利保護的國家,即可達到向多國申請專利的目的。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企業首次占據單個公司全球PCT專利申請量之首,表明中國企業已經步入全球創新領域的制高點,這一成績仍然令人振奮。 “在我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所占比例已由八年前的三成增至目前超過五成,這說明企業已經逐步成為我國專利申請的主力軍。”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說,通過有效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企業正在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盡管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向實體經濟蔓延,但是注重創新、擁有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的企業表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在深圳,將知識產權作為運營模式的企業正不斷涌現,有的企業甚至開始主要依靠知識產權賺錢。如朗科公司目前的專利許可收入已經超過了產品收入;華為公司依靠強大的知識產權積累,具備了與業界巨頭的交叉許可能力,成為“富人俱樂部”成員之一。華為公司2008年銷售額233億美元,其中75%為海外收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