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務院日前批準湖南省省會長沙和株洲、湘潭城市群“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以及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昔日的“毛澤東城”正在向現代城市群加速邁進。 湖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兼長株潭“兩型社會”辦公室主任蔣作斌透露,國務院同時批準一個經濟區域的“方案”和“規劃”,這在全國的試驗區中還屬首例。“這是國家對長株潭城市群頂層設計的充分肯定。”蔣作斌解釋說,“方案”和“規劃”同時獲批,說明長株潭城市群頂層設計中的改革訴求、發展規劃、重大政策和項目安排得到國家認同,并納入了國家戰略層面。 長株潭城市群沿湘江而建,呈“品”字形分布,總面積2.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310萬,是湖南省經濟社會發達地區。2008年,長株潭城市群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占全省的50%以上;到2012年,長株潭城市群生產總值占全省比例將達到45%。 蔣作斌透露,長株潭城市群還集中了湖南省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是全省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等重要生產要素的核心富集區。 上世紀50年代,曾有專家提出長沙、株洲、湘潭三個城市合并為一、共同建設“毛澤東城”的構想;1997年,湖南省作出了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決策;2006年,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家列為促進中部崛起重點發展的城市群之一;2007年12月,國家正式批準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長株潭城市群建設思路的演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路徑的變化。中國科學院城市規劃設計院的專家指出,近幾年,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中國不少城市由松散的初級組合走向城市群一體化,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快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湖南省省長周強表示,長株潭城市群建設的目標是,建設全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示范區,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引領區,湖南經濟發展核心增長極,以及具有國際品質的現代化生態城市群。 湘潭市市長余愛國說,2008年,湘潭市主要污染物指標由上年的全省第十位躍升到第二位,“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促推了人們觀念轉變和行動自覺”。 株洲市市長王群認為,長株潭城市群要在行政管理體制上加快實現一體化。他期待建設中的長株潭城市群“三市等于一市,一市大于三市”。 王群的期待正在變成現實。2009年的第一天,長株潭城市群實現了人們期盼幾十年的通訊“同費”,即三個城市固定電話按“區內”收費;7月1日,長株潭城市群還有望實現“同號”升位,從而圓夢這一地區通信一體化。 據湖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鄧治平介紹,目前,長株潭城市群已經開通了6條一體化公交線路,三個城市廣播電視也將交叉“落地”,從而實現節目共享。 長株潭城市群重點布局建設大河西、云龍、昭山、天易、濱湖五大示范區建設工程。在總體經濟規模方面,2020年這五個示范區可以“再造”一個長株潭。“五大示范區將集中推進一批關鍵領域的重大項目,規劃投資1萬億元以上。”蔣作斌說。 目前,長株潭城市群正在盡快完成核心地區空間開發與布局、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發展、城市群交通網絡、生態建設、水資源綜合利用、物流業發展和工業布局等10個專項規劃,以及五大示范區總體規劃編制。 長株潭城市群著力推進基礎產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其中,高新技術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和民用航空航天項目;生態修復工程重點推進湘江流域綜合治理、發展循環經濟和規劃生態建設。 作為中國重要的試驗區之一,國務院要求長株潭城市群“以創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產業優化升級、科技和人才管理、土地管理的體制機制為重點,配套推進投融資、對外經濟、財稅、統籌城鄉及行政管理等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蔣作斌說,長株潭城市群將率先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機制,率先積累傳統工業化成功轉型的新經驗,率先形成城市群發展的新模式。從2008年到2020年,長株潭城市群各項改革將分三個階段完成。長株潭城市群還將致力于改善金融生態,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吸引境內外各類金融機構在這一地區設立分支機構。
[相關文章]五項改革"箭在弦上" "三個率先"層層推進
備受關注的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得到國務院正式批準后,湖南省宣布,將繼續完善規劃、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建設,同時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著力推進五項改革。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