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1-07 本報記者:方家喜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一些研究部門和券商分析人士認為,A股市場從2009年開始的未來幾個月還會有很多陰云。中國的企業盈利和經濟指標在未來六個月或是九個月可能不會好轉,也許2009年下半年,A股會出現新一輪上漲。但由于不僅要受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還要更長時間遭受國內制度完善過程中的陣痛,所以領先世界爬起的中國股市在以后的走勢中將呈現較大的震蕩。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一位專家2008年12月底表示,就A股而言,未來六個月探新低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上漲的空間會比較有限,大概會在2000點上下波動一段時間。對美股來說則有可能在年底前再創新低,可能到7500點,甚至7000點。 12月底,許多機構都形成了完整的2009年投資策略研報。多數機構對2009年整體判斷為:“最壞的時刻,最好的時機。”報告中沒有了前一年激進樂觀的判斷,他們對2009年的投資建議是:“上半年采取防守性策略,下半年采取主動策略。” 機構認為,整體來看,經濟下滑和政策刺激會在2009年交織在一起,很難說會有很大的機會,經濟刺激能減緩經濟下滑走勢,但不能改變趨勢,但是市場會有分歧和分化。機構表示,股市預計將在1300-2600點的箱體做震動。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認為:2009年股市預計將雙向波動。政策和經濟互相影響震蕩調整,震蕩區間應該在1500-2500點之間。而國信證券研究所則分析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對金融經濟影響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對亞洲實體經濟影響最壞的時候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因此,股市上半年可能會有個低位,預期下半年會逐漸好轉。對股市的判斷,他認為震蕩區間的底部在1300左右,高點應該在2500至3000點以上。 對于未來三年中國股市的走勢,機構的判斷是,2009年股市仍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震蕩有可能加劇,2010和2011年則可望維持較小震蕩中逐步上漲的勢頭。 中國股市在2001年6月達到2242點歷史高點之后便步入長達4年的漫漫“熊市”,上證指數跌至2005年末的1000點附近。2006年初,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推進,股市開始回暖,上證指數快速上行,且單邊上揚的趨勢愈發明顯。2007年末,股價在經歷了瘋狂飆升之后隨即進入快速下行通道。 機構判斷,2009年股市仍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震蕩有可能加劇,主要原因:一是次貸風波走勢和全球經濟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階段性的利空將加劇股市震蕩;二是高通脹背景下,股市難現實質性向好走勢;三是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將明顯放緩;四是境外資金流向具有不確定性;五是有望于2009年推出的創業板客觀上會分流現有主板與中小板市場上的部分資金。 但機構同時認為,股市的走勢歸根到底受制于經濟基本面的走勢,加之國內監管層監控水平的不斷提升,2010和2011年中國股市有望維持在較小震蕩中逐步上漲的勢頭。 機構判斷,未來三年融資結構中,銀行信貸的主導地位不太可能輕易改變,但信貸占比有望下降。具體看,由于2009年信貸增速小幅反彈的可能性較大,這將引起間接融資占比的反彈,預計比重可能上升到90%以上;2010和2011年,在信貸增速有望回落的前提下,間接融資比重也可望逐步回落,預計至2011年下降至75%左右。 未來三年,作為資本市場主要的融資渠道,股票市場在融資結構中的比重將穩步提升,預計年均占比為15%左右。截至2011年末,境內股市總市值有望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并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未來三年,中國將繼續適時適度地擴大證券業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股票市場的內外聯動性將進一步增強,國內股市因此也將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國際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 中國股市在未來三年中機構投資者比例有望提高。個人投資者尤其是中小個人投資者占據投資者市場份額半壁江山的局面將有所改變。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將越來越成為市場的重要力量。預計到2011年末,個人投資者比例將降至35%以下。作為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持股比例將上升至30%以上,保險和QFII的持股比例將分別達到8%和5%以上。 機構判斷,今后三年內,創業板至少有1000家企業上市。目前,中國股指期貨的制度和技術工作準備基本完成,預計最早將于2009年某個時間推出,其短期內可能造成股市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但長期看,有利于股市的穩定。同時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產品有望擇機推出。隨著未來三年資本項目兌換進程的加快,A、B股合并有望實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