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人民幣區域化、促進中俄經貿關系發展,中國與俄羅斯自2003年起開展邊貿本幣結算業務。五年多以來,本幣結算獲得較大發展,結算量不斷增加,為中俄邊貿帶來了活力。 然而,中俄邊貿本幣結算還處于探索階段,本幣結算比重較小、人民幣和盧布結算不均衡、相關監管制度滯后等問題仍然存在。專家指出,隨著兩國經貿往來越來越頻繁,中國與俄羅斯在金融領域的合作也將更加密切,有效推進本幣結算業務發展至關重要。
本幣結算助推中俄邊貿發展
據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副行長羅春海介紹,目前,黑龍江省已有10家商業銀行與俄羅斯19家商業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雙方互設代理行賬戶56個。從2003年3月到2008年8月,中俄邊貿本幣結算總量已達16.0236億美元,每年保持較高增速。 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行長楊紅光表示,五年來,本幣結算業務對中俄邊貿發展的積極影響已經顯現,體現在四個方面: 解決了中俄邊貿金融結算難的問題。 提高了資金結算速度,降低了企業結算成本。 為邊貿企業提供了資金安全保障。中俄兩國企業在貿易結算中采取本幣計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規避匯率風險,而且當日清算可以使企業避免因匯率波動造成損失。 中俄毗鄰國家貨幣成為結算幣種,并納入國際收支及貿易核銷范疇,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邊貿業務奠定了政策基礎。
本幣結算潛力尚待挖掘
羅春海認為,目前中俄本幣結算在邊境貿易中的作用并未得到最大發揮。在黑龍江省邊貿銀行結算中,本幣結算僅占3%。由于中俄雙方商業銀行在對方僅開立單一幣種(盧布或人民幣)結算賬戶,結算效率受到影響。此外,貿易從屬費用、邊境旅游團費等非貿易的結算無法通過兩國本幣進行,限制了銀行本幣結算功能的發揮。 專家表示,銀行結算工具單一、匯率形成機制和邊貿人民幣結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也是影響中俄邊貿本幣結算發展的因素。例如,在銀行結算中,匯款方式仍然“一家獨大”,信用證、托收、保函等業務較難開展;銀行收兌盧布的匯率形成缺乏彈性等。
擴大業務領域 加強區域合作
金融界專家認為,未來第三國轉匯結算量和現鈔結算量仍有較大下降空間,直接通匯的結算方式潛力巨大,應該深入挖掘。 首先,應擴大銀行本幣結算試點范圍,將銀行本幣結算業務在中俄兩國全部邊境地區推廣。進一步放寬對人民幣出入境數量的限制,分階段實現本幣計價結算,規范中俄邊貿結算行為。 其次,中俄雙方商業銀行應同時開立盧布和人民幣雙幣種結算賬戶,實現完全意義上的本幣結算。同時,將邊境旅游團費、勞務費、貿易從屬費用等非貿易結算納入銀行本幣結算協定范疇,完善本幣結算功能。 第三,鼓勵兩國商業銀行增加結算工具種類,發揮信用證、保函、信用卡(國際卡)在國際結算中的作用。可考慮先在中俄邊境地區開辦信用卡業務,保證持卡人既能支付結算,也可以在銀行柜臺或自動柜員機上提取本幣現鈔。 第四,制定人民幣跨境投資管理辦法。加強跨境流動的人民幣國際收支申報管理;加強對地區經濟運行中本外幣關聯指標的關注和分析,防止利用人民幣跨境流通進行洗錢等違法交易活動。 第五,建立健全本外幣協調監管機制,推動建設區域金融合作機制。中俄雙方應在打擊外匯黑市、反洗錢等方面加強合作,引導外幣現鈔納入銀行結算渠道,促進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