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標就業”尚未衰落,“手機就業”已經來臨,如今在很多高校,等在電腦前“搜”就業信息已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隨處皆可接收用人需求的手機信息服務。新的變化給高校帶來了新挑戰,就業指導服務這一針對畢業生的最重要的工作究竟該向何方向發展?
“手機就業”時代來了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的2009屆畢業生肖秀玲剛剛和遠在西部的重慶25中簽了約。雖然今年就業形勢比往年更嚴峻,她還是在較早時間簽到了理想的單位。“你可能不相信,我靠一部手機就輕松找到了工作。”她告訴記者。 肖秀玲所指的是學校今年面向畢業生新開通的手機就業服務,這項服務具體包括短信定制就業信息、彩信瀏覽就業指導報、手機搜索就業信息、登錄就業網等6項內容。正是依靠學校向她手機發送的實時招聘信息及時和單位聯系面試,肖秀玲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只要把電話號碼留給就業指導中心,有什么招聘的信息都會及時發送到手機上,連招聘的地點、學校都會顯示,我們能及時了解最新的招聘單位的變化。”東北師范大學新聞系2009屆畢業生劉博說。 在過去的幾年里,畢業生找工作都脫離不開對計算機的依賴,這種“守株待兔”式的就業方式被稱為“鼠標就業”。對計算機過度的依賴有時也會給畢業生帶來許多麻煩:很多畢業生因忙于找工作,不能坐在計算機旁刷新網頁等待信息;一些畢業生在外地求職,往往會因為身邊沒有計算機而錯過一些重要信息等等。而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手機的普及,“手機就業”的出現則為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提供了更進一步的渠道。 據了解,手機就業服務一經推出就受到了高校學生的青睞,目前,僅東北師大與中國移動合作推出的東北高師移動就業網“移動就業”服務就已經了推廣到了東北地區28所高師院校中。據工作人員透露,使用這一“移動就業”平臺的畢業生已經超過了3萬人,目前,已有超過1/3的2009屆東北師大畢業生完全通過手機獲取信息并成功實現了就業。
職業生涯規劃課:帶領學生未雨綢繆
事實上,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已不僅限于提供信息這一概念,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了更多的深入和擴展。 北京林業大學英語系大二的學生曹思源剛結束了10個課時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學習,覺得收獲頗豐。她說:“雖然現在對就業還是在規劃階段,但的確有不少還在迷茫的人就被老師的一兩句話點醒了。” 據曹思源介紹,這項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些初步規劃。包括一些初步的測試,比如自己是哪一型的人,適合做哪一型的工作,自己現在應該做些什么等等,還有案例分析、本院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和介紹等比較實際的內容。此外,學院里還會定期舉辦類似模擬招聘會這樣的活動,從外面請一些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學生模擬招聘。 “好多同學上了課后才發現畢業以后還可以做這么多種的工作,視野開闊了很多,也對以后有了更詳細的計劃。”曹思源說。 “現在的課程設置簡直太周到了!”大學畢業三年,現在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張小姐聽說有這樣的課程之后,大呼“嫉妒”。她說自己大學期間幾乎沒從學校得到過系統的就業方面的指導,只有師兄師姐傳授的一些經驗,“找工作基本上是靠自己摸索的”。 和張小姐相比,現在的畢業生則幸運得多。已經簽約深圳蛇口育才學校的東北師大文學院畢業生趙騰輝說:“我一直想到深圳工作,可是對那里的情況并不了解,究竟今年深圳哪些學校需要教師,有多少崗位需求,收入高低,發展空間如何,城市物價水平和環境什么樣,這些我都不知道。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詳細的市場講解,不僅把我的這些困惑都解決掉了,老師還根據我自身情況為我提供了具體的求職建議。”
高校就業指導:更便捷、更系統化、更多互動
事實上,當前,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仍是畢業生求職的最重要途徑,他們對其服務寄予了很高期望,也給予了很多建議。最近一次的新浪網的調查表明,有60%以上的畢業生認為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程度有待提高”,50%以上的畢業生認為就業指導工作目前“主要圍繞畢業生就業開展工作,缺少對在校學生的全程指導”,也有很多畢業生提出就業指導中心應當“舉辦就業形勢和求職技巧講座”、“為學生就業問題答疑解惑”。 東北師范大學就業中心主任王占仁說:“高質量的就業服務是畢業生就業時最強有力的‘外援’,我們給的,都必須是學生最想要的。” 王占仁介紹,今年東北師大除了在硬件上開發了“移動就業”模式外,還在宏觀上解讀了目前的市場形勢,又從微觀指導上把身邊的案例最原汁原味地“拷貝”給學生,把這些內容編成《求職指南》發放到了學生手中。他說:“隨著3G即將在全國開通,‘移動就業’還將更上一層樓,如制作、發送視頻簡歷,遠程面試等等,更加方便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可視化溝通,讓畢業生在手機上實現就業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滿足畢業生越來越豐富的就業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