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近一個月的盤整格局終于在全球新一輪降息風暴中被打破——毫無懸念的向下破位,考驗著3000美元一線的支撐,也考驗著國內仍舊看多銅價的投資者的心理底線。相關數據顯示,銅價中期走勢整體而言維持偏空行情。
PMI指數顯示全球銅需求前景黯淡
根據歷史數據來看,PMI指數與全球銅消費高度正相關。而根據11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來看,歐洲、美國、日本、中國四個主要經濟體PMI指數較去年同期均大幅滑落,滑落的幅度在30%左右,其中美國、歐洲、日本創出了自2000年以來的新低,中國創出了PMI指數創立以來的新低,顯示全球經濟調整的幅度遠甚于2000年的網絡泡沫時期,這就印證了市場對于經濟前景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隨著金融危機深入,預計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或將逐步加深。 在PMI指數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全球銅消費的減弱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在供應基本得到保證的假設下,銅價的走低也就成為必然結果。
進料加工貿易有助改善比價不合理的現象
隨著銅價的快速下跌,銅冶煉、加工行業的生產困境愈加突出,在前期遭到駁回的“銅精礦進料加工貿易”也獲得了意外的轉機,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傳來的消息,國家相關部委已經同意恢復“銅精礦進料加工貿易”,并有望于近期正式在官方網站公布,傳聞該政策將在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自2006年“銅精礦進料加工貿易”被取消以來,滬倫比價不合理的時間越來越長,比價長期處于進口虧損狀態,在TC/RC費用較高時,會侵蝕冶煉企業的加工費收入,在TC/RC費用較低時,又會使得冶煉企業承受額外的虧損。尤其是2008年長達半年的比價倒掛時間使得國內冶煉企業使用進口銅精礦生產一噸精銅就要承擔3000元至4000元的損失,冶煉企業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果該項政策得到實施,那么將改善銅精礦“高買”和電解銅“低賣”的現象,促進比價向合理回歸。根據目前的滬倫價格計算,倫銅相對三月進口盈利比價應在8.05至8.1之間,在國外庫存不斷增加,現貨貼水的背景下,如果上述政策得以實施,將會極大緩解國內現貨偏緊、升水維持高位的局面,預計兩市相對三月比價將逐步走高至8一線,這將使得銅價失去國內現貨升水的支撐,繼續探底之旅。
國內現貨升水有所下滑
遍觀目前滬倫兩市,能夠對銅價起到支撐的因素只有國內“現貨偏緊”這一條理由,體現在國內現貨升水維持高位。剔除政策面的影響,隨著9月、10月、11月國內精銅進口量的大幅增加,國內現貨供應偏緊的格局正逐步得到改善,12月5日當周國內現貨升水已經降低至1200元/噸,較前期高點大幅回落。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所庫存也結束了連續六周減少的局面,12月5日當周增加3363噸至19698噸。 通過對基本面的了解,維持銅價中期偏空思路不變。但是在技術面上來看,短期內或在3000美元一線暫遇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