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1-27 本報記者:張莫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中國在經濟發展現階段,應該大力發展簡單金融衍生品,同時盡量不要碰那些復雜的金融衍生品。”26日,長江商學院黃明教授在做客《“新華08”金融講堂》時做出了上述表示。 黃明教授是斯坦福大學金融學博士,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博士,現任康奈爾大學金融學教授(終身)及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曾擔任中航油(新加坡)資產重組工作小組衍生產品專家顧問。 黃明說,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結構復雜的金融衍生品所導致。同時,因為很多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很多企業都在復雜金融衍生品交易上出現了巨額虧損。其中就包括一批中資企業,如中信泰富(00267,HK)、深南電(000037,SZ)、中國航空(601111.SH;0753.HK)等,虧損都從幾億元到幾百億元不等。 由于專業和工作的關系,黃明對幾年前中航油(新加坡)事件有著十分深入、透徹的了解。黃明表示,現在中資企業在復雜金融衍生品上的遭遇,與中航油(新加坡)事件“如出一轍”——都是在投行的大力推銷下,買入了自己并不了解的復雜場外衍生產品,最終出現巨額虧損。 “更令人擔憂的是,由于體制、文化、經營水平等原因,中航油(新加坡)、中信泰富的故事,在中資企業中絕不是特例,而有著相當的普遍性。目前我們看到中資虧損企業,也許冰山一角。下一輪我們也許還會看到,更多中資企業因復雜金融衍生品交易蒙受巨額虧損。”黃明表示,“這十分令人痛心。” 他認為,中國政府應當加強監管,加強對國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在購買國際復雜衍生品的行為。目前對國際投行缺少必要的管控,他們把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賣給國有企業、國家部委、民營企業,還通過我們的銀行把這些東西賣給老百姓,隱藏了很多風險。而在銷售復雜衍生產品的過程中,中資銀行只得到很少的手續費、渠道費,大部分利潤都被國際投行賺走,風險和虧損卻留給了國內投資者。 “這次導致中信泰富和其他一些中資企業巨額虧損的產品叫Accumulator,即累計期權,這類產品在歐洲和美國基本上沒什么銷售,因為歐美政府對投行的惡意銷售監管極其嚴格,法庭對少數投行的欺騙行為懲罰力度很大。但這種產品在亞洲卻很流行,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地區很多監管部門和法庭,對這些投行的惡意銷售監管與威懾力度比較弱。”黃明說。 黃明解釋說,一種金融衍生品是不是復雜金融衍生品,主要是看對這個產品的定價,以及其風險計算模型是否復雜。 “如果說期貨是‘兒子輩’的衍生產品,那么期權是‘爸爸輩’的衍生產品。比期權更復雜的,比如結構性的復式期權產品,屬于‘爺爺輩’的衍生產品了,要寫上萬行的計算機程序才能定價。中航油(新加坡)虧損的主要倉位,都是‘爺爺輩’的金融衍生品,極其復雜。最近幾家大的中資企業的虧損,也都是從事了‘爺爺輩’復雜金融衍生品,至少是‘爸爸輩’的復雜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導致的。”黃明分析認為。 黃明表示,簡單金融衍生品的定價及其風險計算模型則簡單得多,“只要有初中數學水平的人,對他講半個小時基本就能理解”。因此,簡單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風險也小得多。“比如,全球商品期貨市場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所受沖擊就小得多,國內商品期貨市場波動則更小。” 他建議,我國盡量不要碰復雜金融衍生品,甚至在經濟發展現階段,要杜絕復雜衍生產品在國內企業中的應用。 他同時表示,在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簡單金融衍生品完全能滿足企業規避風險、套期保值的需要,并且簡單金融衍生品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也遠大于可能存在的負面效果。 黃明建議,現階段,一方面,要嚴格限制甚至杜絕復雜金融衍生品在我國的發展和運用;另一方面,不能因噎廢食,在簡單金融衍生品創新和發展上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對包括股指期貨等在內的簡單金融衍生品,仍要大力發展,加快推出,以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全面、健康的發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