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內蒙古西部盟市采訪了解到,被譽為“纖維鉆石”和“軟黃金”的羊絨交易冷清,價格持續走低,今年以來農牧民普遍出現了賣絨難。業內人士稱這已嚴重危及整個羊絨產業的健康發展。
羊絨價格跌勢將持續到明年
據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副總裁張全祥分析,從宏觀層面來講,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優勢特色產業的崛起是極為有利的,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羊絨生產國、加工國、出口國和消費國,在世界羊絨產業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得天獨厚的優勢。改革開放30年來,在蓬勃發展的羊絨加工業帶動下,世界羊絨看中國的局面已經形成。但是最近兩年,羊絨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無毛絨平均含稅價基本保持在70萬元/噸左右的水平,較歷史最高時2000年的128萬元/噸低了很多。而今年的羊絨價格在前兩年的水平上又一路下跌,從4月份新絨剛上市時的65萬元/噸,跌到了6月底的55萬元/噸,8月底又跌到了50萬元/噸以下,目前價格略有回升,達到55萬元/噸。今后還將是一個持續下跌的勢頭,這個勢頭極有可能延續到明年。 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寶日布嘎查牧民巴圖巴雅爾沮喪地說:“絨毛賣不出去,讓我們牧民很發愁。以前這個時候收絨的人挺多,可是現在不光沒人買,就連問的人也沒有,我家300只羊的絨毛一斤都沒賣! 據了解,盛產二狼山白山羊絨的巴彥淖爾市有400多噸優質絨毛積壓,使廣大牧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記者了解到,在內蒙古西部的產絨大旗,大部分農牧民家中都有大量羊絨積壓。鄂托克旗產絨量大約在65萬公斤,近2/3積壓在農牧民手中。
多重因素導致價格持續走低
張全祥認為,羊絨跌價的態勢與中國經濟的發展態勢極不合拍,這既有行業性因素的影響,又有市場性因素的制約,不能簡單地從羊肉漲價和羊毛漲價的事實,推斷出羊絨肯定漲價。價格水平是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的,決定供需關系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張全祥介紹說,去年羊肉價格大漲,羊絨價格又不高,農牧民大量宰殺山羊改養綿羊,雖然絨山羊總量減少了,但羊絨總產量并沒有明顯減少。這是因為,經過這些年的改良,羊絨單產量由過去的4至5兩,增加到了現在的平均1斤左右。 張全祥告訴記者,在絨山羊改良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就是各地為了追求眼前利益,盲目引進產絨量高、細度差的遼寧絨山羊改良當地的絨山羊品種,在實現羊絨單產翻番的同時,羊絨質量卻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尤其是內蒙古絨山羊三大品種阿爾巴斯白絨山羊、二狼山白絨山羊和阿拉善白絨山羊幾乎到了絕種的境地,過去14.5微米的羊絨已經少之又少了,平均在15.5微米以上,有些地區的羊絨細度突破了16微米,基本接近羊毛了。羊絨貴在天然纖細,如果就此改良下去,毀滅的不僅僅是幾個絨山羊品種,而是整個羊絨產業。今年賣絨難的出現,部分原因就是羊絨普遍變粗了,廠家不要,尤其是外銷對羊絨的細度要求特別嚴,不超過15.2微米。 張全祥認為,今年羊絨價格走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外需減弱,外銷不暢。美國、歐洲和日本是中國羊絨制品的三大外銷市場,由于美國經濟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需求明顯下降,羊絨制品訂單急劇減少;歐洲的中小羊絨加工企業繼美國、日本退出羊絨加工市場之后在這兩年也大量關閉,對無毛絨的需求越來越少,從前些年每年進口4000噸以上,降到了這兩年的3000噸左右,今年的無毛絨訂單不足2000噸,明年會進一步減少,這種態勢是不會扭轉的。 其次是國內庫存量大,有效需求不足。據調查,目前國內企業在歐洲寄售的無毛絨高達800甚至1000噸,寧夏地區幾十戶企業積壓1000噸以上,河北清河、蠡縣積壓500噸以上,鄂爾多斯、鹿王、天山、雪蓮等幾大深加工企業庫存3000噸以上,基本能夠滿足2008年的生產需要,并不急于收購原料。 此外,今年市場收購羊絨的主要是商販和分梳戶,難以拉動有效需求。目前,國內山羊原絨已賣出一半以上,大中深加工企業基本沒動,絕大部分羊絨是被個體商販和寧夏、清河等地的分梳企業賒賬收購了,將以原絨或無毛絨伺機賣出,在國內外終端需求不旺的制約下,這部分羊絨將形成新的積存,對明年的絨價造成一定影響。
羊絨產業面臨危機急需拯救
記者采訪了解到,受紡織行業整體低迷的影響,羊絨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經營能力和經營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近三年來,作為勞動密集型的紡織行業逐步走向低谷,企業經營難度在增加,利潤空間在縮減,經營規模在萎縮,種種不確定因素和風險都在增多。羊絨行業較整個紡織業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就連羊絨制品大王鄂爾多斯羊絨產業集團今年也削減了200萬件以上的出口規模,逐步由實業經營向品牌經營轉型,由羊絨主業向多元化經營邁進。雖然國家為扶持紡織行業提高了出口退稅,但對于企業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張全祥等業內人士呼吁,羊絨產業既是涉農行業,也是民生行業,國家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引導農牧民養好羊、產好絨,扶持企業進行生存自救、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