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剛參加完全國醫藥行業協會舉辦的醫改討論會,下午又趕過來聽。”記者15日在一場專家集中采訪會上,遇見了一位藥企副總。他告訴記者,企業下周打算開會內部研究醫改方案。 《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14日公布以來,不少藥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內容有點模糊、不太明白方向、缺少實施細則”。因此他們最近奔走參加各類醫改研討會,與政府官員、專家甚至同行進行交流,以便把握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四分開”望明確
“今早我把《征求意見稿》打印了一份,正在研讀。”山西亞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武賢告訴記者,他最關心“四個分開”。 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四個分開是新醫改的指導思想,他覺得這對于醫藥行業發展太重要了。“以藥養醫的體制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醫療機構過度依賴處方藥品贏利的行為,還從根本上阻礙了醫藥行業的發展。只有解決了這一問題,才能促進醫療服務專業化和藥品生產流通新秩序的形成。”任武賢說,醫藥分開意味著企業能降低藥價,為老百姓提供價格合理的藥品;而管辦分開這種行政管理部門與衛生系統分開的模式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不過,《征求意見稿》用詞“不太明確”讓業內人士覺得不知所云。 任武賢說,醫藥分開的具體措施并未在方案中體現出來,“不知如何來操作”,希望相關部門能出臺細則。“收支兩條線是意見稿的一個模糊點。探索收支兩條線,同時也要探索管辦分離,這兩條試點的道路是越走越分開,實現不了我們指導意見中的思想。由誰對公立性的醫療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肯定還是衛生部門來做這個事。這樣的話,就是把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職權聚攏在一起了。”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研究員余暉表示,如果有些醫院的產權不屬于衛生體系,衛生行政部門就沒法對這些機構進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這在操作上行不通。“這樣的話,管辦還是不能分開,達不到我們期待的目標。”他說。
付費機制不可小覷
“搞全民醫保,錢籌上來以后還要想法花。現在的付費機制是按項目付費、數賬單,賬單拉長了,容易出現扯皮。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改革付費機制。”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說。
付費機制改革是醫保重要的一環。《征求意見稿》指出,強化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的監控作用,完善支付機制,積極探索實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付費等方式,建立激勵與獎懲并立的有效機制。 那位藥企副總告訴記者,付費機制改革主要是針對醫院進行的,但對藥企的影響也不可小覷。他最擔心的是,實施按病種付費、總額付費等方式后,醫院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拼命壓低藥價,促使藥企之間大打惡性價格戰。“其實,藥企發展最需要政府的是——創造一個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他說。
基本藥物制度“掌控藥企生死存亡”
“我就沖著基本藥物制度來的。”沃華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學術研究部副主任周立運說,按《征求意見稿》的思路,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藥物報銷目錄未來“可能掌控企業的生死存亡”。 《征求意見稿》指出,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中央政府統一制定和發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建立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體系,基本藥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在合理確定生產環節利潤水平的基礎上統一制定零售價,合理確定基本藥物的價格。規范基本藥物的生產和配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直接配送覆蓋面力爭達到80%。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藥物作為首選藥物并確定使用比例。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藥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 在全球金融危機、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內外資藥企都爭相進攻內需市場,基本藥物制度體系理所當然地成了他們關注的焦點。 周立運說,盡管不少企業都在爭相研究新藥,但如果能進基本藥物目錄、參加定點招標、進軍基層市場對藥企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益,因此“這個目錄將成為藥企的必爭地盤”。但他感到遺憾的是,《征求意見稿》并未明確“如何定點招標、集中采購、報銷比例是多少”。 《征求意見稿》對此表述的模糊讓不少人費解。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恒鵬告訴記者,政府組織的定點生產、統一價格、統一配送是否意味基本藥物統購統銷制度?他說,要是這樣就與我國醫藥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完全背道而馳,“將使我國30年來藥品生產流通領域的改革,全面倒退回計劃經濟體制時代”。 朱恒鵬說,藥價虛高的根源在于政府管制失當。而“統購統銷”制度顯著了增加衛生行政部門干預市場的權力,大大增加了行政腐敗的規模和可能性。其次,“統購統銷”的做法必然導致藥品生產和配送的行政壟斷局面,在擁有行政壟斷地位的情況下,不可能指望定點生產企業和配送企業提高藥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改善服務水平、降低流通費用、提高配送效率。 “盡管最后的定奪權在政府,但我們建議政府干預的重點應該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遴選。對于生產和流通領域,應該盡可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他說。 |